网誌

抑郁症中的反刍思考是一种回避策略

抑郁症的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对自我产生负面认知。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处于抑郁状态的人会陷入持续的负面思考过程,他们有时候会告诉我们,尽管知道这不利于康复过程,但他们还是无法阻止自己以这种思维模式来思考。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处于抑郁状态中,一直反复思考着他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疏远他,并指出自己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收到家人和朋友的电话或简讯,他感到被孤立和遗弃。由于他持续不断思考自己所认识的人都有机会不喜欢他,以及他在人际关系中可能会做错事,他开始了陷入一种螺旋式下向的思想,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未来只会是孤独和黯淡的。因此,他避免与家人和朋友建立任何联系。他一直认为如果他邀请他们出去聚会,对方可能会拒绝他。

抑郁症中的反刍思考其中一个功能可能是回避。虽然反刍思考本身会使人感到不愉快,但它也有机会是一种应对策略,让人避免面对更令人厌恶的后果。以我上述的求助人为例,他可能透过反刍思考来避免作出实际显着的行为来联络亲友。这种做法是为了逃避被拒绝的可能性或面对他不想要的个人特征,如在过往事业非常成功时在人前显得过于傲慢,这同时避免了他需要面对在自己发起聚会后因各种原因出现不太理想的结果的可能性。譬如,他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朋友在这一个月内曾经私底下聚会而没有邀请他,或因为比较自己和他的朋友的人际关系满意度感到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求助人或许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个人特征促使他与朋友们的关系并非那么亲密。

如果抑郁症患者持续思考身处的情境或自我的负面特质,这有机会阻止他们处理当中的核心问题。这种回避降低了他们解决问题并获得更有利结果的机会,亦有机会阻止他们接触到有可能推翻他们的假设或缺乏动机学习的新资讯。例如,如果我上述的求助人主动向朋友发起聚会,或者发现到实际上他很多朋友都于暑假期间忙着照顾孩子,所以未能抽空与那些没有小孩的朋友相聚。此外,由于我的求助人工作非常忙碌且事业有成,他的朋友有时候会被他强大的气势所震慑而害怕与他交流。他的朋友亦可能会告诉他,他们实际上也渴望和他见面,因为每次和他交谈后都会受其知识和智慧所启发,获益良多。

抑郁症患者的下向螺旋式思维会导致他们倾向关注自己的个人想法和内在状态,这妨碍了他们直接接触周围的环境,以及获取有关情况的最新讯息。为了摆脱反刍思考,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正在反复思考。我们可以通过恒常练习静观来增强这种自我意识。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进行反刍思考时,将更有机会采取实际显着的行动来面对和分析当前的问题,继而处理它们。一旦我们知道自己在经历抑郁时倾向透过反刍思考来逃避,就更有机会选择放弃逃避,并且面对现实来寻求更积极有利的结果。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二分法思维扭曲了我们与他人分离性的感知

作为人类,我们都难以避免对一些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动化的批判。我们倾向批评别人做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事情或没有作出我们认为必要的行为。例如,一位女士对于表弟的太太没有出席农历新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而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她不断地批评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长辈,说了不少中伤对方的说话。另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儿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儿子无视自己的反对,继续与一位男同学交往。这名母亲向心理学家寻求协助,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 在我们尝试理解自己对他人的自动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个关系概念。当我们试图对他人作出判断时,会倾向考虑到这个人与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会把这个特定的人与整个群体(该群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数组成)之间建立界限,从而进行区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与全家人区分开来,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界限。在另一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把自己同性恋儿子与其他异性恋者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正常。事实上,矛盾的是,当我们创造差异时,所建立的界限实际上会把双方连系起来。例如,那名女士会以「姻亲关系」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开来,因为表弟的太太不是属于「直系亲属」。然而,这样的界线事实上亦指出自己与表弟的太太也是姻亲关系。而以「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性取向区分他人,这个分隔的界线也将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试图将两个类别区分,也是一种连系。 当我们理解以上的关系概念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批判的对象也是属于群体的一部分和与我们有所联系。如果那位女士意识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许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下理解对方的所为或不所为。而如果那位母亲能够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有机会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异常,只是性取向与她不相同。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别人,或以更客观的态度来感知他人的所为或不所为,便需要考虑所有完整的回路和相关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过审视环境和相关的因素,尝试了解表弟妇为何在农历新年期间缺席家庭聚会。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或许会发现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恋狂,经常操纵表弟和表弟妇。结果,表弟的太太无法忍受面对他而选择不出席家庭聚会。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那位母亲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或许会意识到儿子的性取向有机会与部分基因结构有关。这样,她对于儿子选择男生作为伴侣的行为便会更加理解,不会认为儿子是不正常。 透过看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建立联系。当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便会更有动力深入地考虑相关的因素来审视其他人的行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