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的身份在成年中期仍在形成当中

毋庸置疑,成年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是让年青人探索和创造人生无限可能性的舞台,我们普遍会看到处于这个阶段的成年人的身分还在形成当中。那么,正处于成年中期(middle adulthood)的人是怎样的呢?对于那些介乎40/45至60/65岁的人来说,他们在生活中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例如,他们在担任不同角色中的责任和承诺显着增加,如需要养育孩子和照顾年迈的父母,以及当中部分人已经是职场上资深的领导者。面对各种的挑战,中年人仍有机会面对身份上的转变。很多中年人可能会因思考「我是谁」以及生活的意义而感到困惑,甚至因此面临中年危机。成年中期的人有机会面对什么身份认同的问题?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如何在面对不同角色的各种需求下过上既充实又有意义的生活?

研究人员指出中年人会在开始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有限时改变对生活的看法。他们可能在过往一直专注于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成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仍然有很长的寿命。随着时间逐渐过去,到了中年,他们开始转向寻求培养内在平静和保持身心健康。这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需要转移对时间的观念,为往后的退休生活和老年作准备。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处于成年中期的人也获得更强的个人操控感。这些人的收入普遍比较稳定,或是已经累积足够的财富来维持生活水平。在事业发展上,他们可能已经在工作中担任更高的管理职位。另外,由于中年人的父母日渐年迈并更需要依赖他们的照顾,他们有机会成为了家中的决策者。面对这些转变和觉悟,中年人实际上或许需要调整自己过往的生活目标,同时亦要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到中年期的身份认同仍在不断变化和形成。

对于部分中年人来说,这也是他们重新开拓异性特质的时期。例如,当子女步入成年初显期时,一些家庭主妇的生活会变得更加自由。这些女性可能会选择重新投入职场或重返大学校园学习。也就是说,她们有机会开始把注意力转移至较阳性的特质发展上,亦更专注于取得个人成就。另一边厢,一些曾经在企业担任领导者多年的男性可能开始考虑提前退休。他们可能会放慢生活节奏,亦有机会开始培养新的爱好和兴趣,如艺术创作。有些男性亦可能选择参与更多的家庭事务,譬如是帮太太做家务或为家人炮制晚餐等。无论中年人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他们通常仍会表达对年轻一辈的担忧。在他们当中,很多人可能会开始指导他们的孩子或较低级的员工,促进其个人或职业发展。

事实上,有些处于成年中期的人可能无法适应所有角色上的变化,并仍然为放弃成年早期的个人生命目标而面临不少挑战。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培养内省的立场,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人生阶段的生活。有时候,当一个人在家庭中或工作中担任某些重要的角色,的确很难一下子就退下来。透过反思,他或她可以尝试分析生活中各种的变数,并找到适合这个人生阶段的生活方式。当我们意识到生活实际上或许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就会明白我们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活。这样,我们才能摆脱一种错觉的束缚,就是认为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这个意义来说,培养静观和活在当下能让我们过上更有意义和充实的中年生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