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对愉悦感觉的「瘾」

不论是社交媒体还是美味的甜点,我们都可能会从不同的渠道渴望获得更多愉悦的感觉。当我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贴文和照片时,或许会更频繁地检查我们的帐户,看看能够从朋友中获得多少「反应」。当我们打开一包薯片时,可能会忍不到把整包吃掉。事实上,以上提及的两个例子或其他类似的情况下,我们都会体验到愉悦的感觉。有时候,这些感觉并不明显,以至于我们可能未能觉察它们。如果我们多加留意自己的行为,或者会发现自己倾向于作出更多相同的行为,从而获得更多愉悦的感觉。例如,当朋友对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给予「反应」会引发我们的愉悦感,我们可能会自动化地增加查看社交媒体帐户的次数,这种自动导航与我们对得到更多愉悦感的本能渴望有关。

从表面来看,通过增加某些行为来获得愉悦感似乎对我们的福祉带来益处。譬如,从社交媒体平台中获得很多正面的「反应」的感觉很好。因此,我们渴望发布有趣的贴文来吸引他人作出更多的回应。如果适度并谨慎地行事,这是一个健康和适当的方法来寻求认可。然而,如果我们缺乏对自己渴望愉悦感觉的觉察,最终可能会发展至成瘾问题。
我们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觉察到自己的渴望呢?透过练习静观,我们可以学习增强对自己的情绪的觉察。这样,我们可能更容易注意到自己不愉悦的感觉。举例来说,当我们不小心触碰到一个正烧红的锅子并感到疼痛时,会马上缩开以免经历更多的痛楚。在这个自动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痛苦而感到不适。当觉察到自己正经历愉悦的体验时,我们可能需要学习对自己渴望这些感受的倾向培养更多的意识。 也就是说,在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产生任何愉悦的感觉时,我们可以注意它们并承认它们的存在,但不对它们作出反应。例如,当我们享用一包薯片时,可以尝试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对品嚐薯片所带来的愉悦感的渴望上。透过注意并承认自己渴望从包装中拿取更多薯片,我们就可以先停下来,并再选择是否继续吃更多。
有时候,由于受到自动化的影响,我们很难注意到自己的渴望及其相关在内心所产生的愉悦感。透过定期进行静观练习,我们可以更耐心地提高对关注这些不显眼的感受的能力。愉悦感对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体验到某种程度的快乐并没有坏处。这是一个在享受这些愉悦的感觉和过度渴望它们之间寻求平衡的问题。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与童年创伤有关潜在的逃避机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于难以忍受与他人联系所带来的情绪,因此在不自觉下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场合。除此之外,他还有酗酒的习惯,希望透过酒精来摆脱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焦虑。事实上,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期经常虐待他,常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而责骂他,甚至对他作出体罚。在整个童年时期,他学会了建立一种应对机制,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力逃避父亲和任何有机会被虐待的情况。另外,他还学会了逃避任何可能触发与他童年虐待相关情绪的场合,例如受到负面评价和批评的情况。其中一个例子是当他曾经被一位同事欺凌后,他会因为担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创伤经历的记忆影响,不愿意出席任何公司团队的聚会。

为什么我们在童年时期所发展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当发现没有人注意自己或朋友没有邀请她出席聚会时,便会确信自己没有人爱和没有价值,她亦因此而常常感到沮丧。她在生活上倾向执着于一些次要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会引发起她各种负面的想法,例如别人都不喜欢她或孤立她等。譬如,当她的同事告诉她他们有自己的午餐聚会时,她便会认为自己被孤立,甚至认为对方是刻意排斥自己。此外,当她的朋友要求她为自己做事时,即使她内心深处不想这样做,但是她仍然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取悦他们。事实上,她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朋友的尊重、爱护和关心,以至于很难向他人说「不」。另一方面,她低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应该别人珍惜的正向特质和强项。为什么她对自己不配被爱和没有价值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