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如何能够有效地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认知?

当我们面对挑战或困难时,通常都会经历各种负面情绪,如悲伤、焦虑或愤怒等。我们或许会很努力地摆脱它们,这也是人之常情。在经历这些负面情绪时,往往亦伴随着负面认知。譬如,一位被上司批评的员工可能会感到羞耻,并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如果我们尝试与朋友分享我们的负面情绪或负面认知,他们可能倾向建议我们进行正向思考,这样就会感到更加积极。然而,这实际上是说易行难。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无论如何努力摆脱这些负面情绪或认知,它们都难以消失。事实上,当这些负面情绪出现时,我们可以尝试接纳它们并以开放的心态来处理。那么,我们该怎样做?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白我们越是极力摆脱内在的负面情绪和认知,就越有机会被困于当中。相反,当它们出现时,如果我们承认它们并以接受和慈悲观察它们,这些感觉或想法就不会加剧。透过意向、好奇心和善意来看待我们的负面情绪和认知,将有助我们逐步走出恶性循环。事实上,部分消极的想法或感受可能因应当前的情况是有根据的。譬如,如果我其中一位求助人被诊断出患上癌症,她感到担心和悲伤是合理的。无论我们的负面情绪或认知是否有根据和合理,我们更适合随着它们高低起伏如滑浪一样,并非与它们对抗。

当承认自己的负面想法和感受后,我们就可以学习观察它们的本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在即时反应与负面情绪及认知之间创建一个空间。这种与负面情绪和认知的分离使我们不会认同它们。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安定心神知道这些感觉只是我们的感觉,这些想法只是我们的想法,它们有机会无法充分反映我们所面对的现实。结果,我们就能够减少因应当前情况作出冲动和非理性的行为反应。譬如,当我们的一位朋友两天没有回复我们的简讯时,如果我们能够观察自己愤怒情绪和认为自己被遗弃的想法,或许能够在向对方传送责备的简讯和解释这个情况的负面情绪和思想中建立一个空间。这样,我们可以探索其他能够解释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向另一位共同朋友发送简讯询问有关那位朋友的近况,看看他或她最近过得怎么样。

当我们能够在负面情绪和冲动反应之间创造空间时,就有更多机会反思我们的价值观和目标。以上述的例子为例,尽管我们因为朋友不回复我们而感到愤怒和被抛弃,但同时亦反映出我们拥有人类的善良和与人联系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与这位朋友保持联系更加合适。然后,我们可以选择向那位朋友再发送另一个讯息,以便跟进早前的事宜。我们可能会发现对方在前两天非常忙碌,错过了我们的简讯。当他或她收到我们的第二个简讯时,我们或许会收到对方更真诚的回复。

如果我们未能恰当地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认知,便很容易陷入无助和被困的状态。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选择不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行事,最终更有机会感到后悔并失去生命中宝贵的机会。如果我们希望拥有富有意义和成果的生活,那么学会明智地以适应性的方法来处理我们的负面情绪是尤关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从香港电影《浊水漂流》探讨自我慈悲和对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电影《浊水漂流》可能打动了不少人的内心。电影内容讲述一群在深水埗无家者被排斥,而他们珍而重之的个人物品被政府带走的故事。最终,这群无家者提出民事诉讼,只获得二千元港币的赔偿。电影中其中一位无家者是一名越南难民,他与妻子和儿子失去了联系。在社工的帮助下,这位越南难民终于与住在挪威的儿子恢复了联系。对于能够透过网上看到儿子和与他交流,他感到异常惊讶和高兴。除此之外,他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然而,当他的儿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时,这位越南难民却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脸上更流露出尴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入狱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内疚和羞耻所淹没,在服食最后一剂的海洛因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