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奥运会提醒我们与世上众生的连系

相信不少人近日都十分享受观看奥运会各项的比赛项目,而东京奥运会亦在8月8 日顺利闭幕。在闭幕礼上,各国的选手都在台上一起庆祝,提醒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相互依存的个体。在奥运会的十六天里,我们都乐于支持代表自己国家或地区的选手。当我们观看比赛和阅读比赛舞台背后的感人故事时,透过欣赏人性、爱和希望,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增强了连系。除了庆祝自己国家或地区的奖牌得主获得成功外,我们也对那些没有在赛事中取得胜利的参加者表示同情和支持。这些选手即使没有赢取比赛,但是在过去的五年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来参加今次的奥运会。我们如何能够继续培养这种与世界上众生和现实之间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习惯为了达到某些成就或满足工作和家庭的需要而奋斗,也会经常害怕别人对自己作出负面的评价,以及担心自己在未来的生活面对各种的不确定性。我们一直都生活于那个自己创造的世界中,当中可能充满了认知扭曲、担忧和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我们很容易会与现实和其他的个体脱节。当我们对他人的批判或负面评价持有扭曲的信念时,可能会倾向孤立自己,把自己与其他人分隔。我们也会与当下的经验变得疏远,并可能被困于自己扭曲的信念,作出自动化的反应。例如,如果我们倾向理解朋友「已读不回」的行为等同于拒绝自己时,这种信念可能会让我们想与对方疏离。我们可能会决定减少联络这位朋友,以免经历被拒绝的感觉。这样,我们可能经历更强烈的孤立感。我们如何能够防止自己陷入这种与被自己创造的世界有关的恶性循环中,避免孤立自己呢?

以上那条问题的答案是我们需要把专注力带回当下,避免专注于那些先入为主的心智状态。当我们专注于此时此刻的经验时,便能以更开放的态度来感知现实。透过这种觉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待现实,并能感觉到与他人和当前环境联系在一起。为了能够达成这一点,我们需要觉察自己的成见和扭曲的信念。例如,当我们因为朋友忽略自己的简讯而感到不安时,可以尝试觉察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想法。静观觉察容许我们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包括认知谬误和各种负面情绪。这样意味我们会在自己的思想中体验自己创造的世界,以及与其相关的身体感觉,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它们。

当我们能够保持和容许当前发生的内心事件时,便能够后退一步,重新审视自己在脑海中所创造的世界。我们便有机会质疑自己的想法、忧虑或先入为主的偏见是否有证据支持。在上述的例子中,当我们接受自己在被朋友「已读不回」后所经历的负面情绪,可能会意识到其他的可能性,并不一定代表拒绝我们。譬如,他或她可能最近忙于工作或在照顾孩子时遇到不少麻烦。因此,我们可以先问自己,当下的我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可能会先让朋友独自处理问题,考虑下星期再向对方传简讯。我们也可能会尝试联系同一社交圈子内的其他朋友,询问那位朋友现况。然而,我们有机会发现这位朋友实际上因为一些未知的原因而忽略了自己。这样,我们便需要对自己目前的经历富有同情心,透过提供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来照顾自己。例如,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感觉被拒绝也没关系,并向其他朋友寻求支持和关心。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无可避免地经历负面情绪和挑战。透过专注当下和觉察自己在认知扭曲、担忧和成见,我们将更有能力培养对他人和环境的连系。尽管东京奥运会已经顺利落幕,我们仍然可以用爱和希望延续人类团结的精神。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从香港电影《浊水漂流》探讨自我慈悲和对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电影《浊水漂流》可能打动了不少人的内心。电影内容讲述一群在深水埗无家者被排斥,而他们珍而重之的个人物品被政府带走的故事。最终,这群无家者提出民事诉讼,只获得二千元港币的赔偿。电影中其中一位无家者是一名越南难民,他与妻子和儿子失去了联系。在社工的帮助下,这位越南难民终于与住在挪威的儿子恢复了联系。对于能够透过网上看到儿子和与他交流,他感到异常惊讶和高兴。除此之外,他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然而,当他的儿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时,这位越南难民却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脸上更流露出尴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入狱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内疚和羞耻所淹没,在服食最后一剂的海洛因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