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培养对创伤敏感(trauma-sensitive)的环境的重要性

从过往的研究发现,在不同国家中约有50-70%的人口曾至少经历过一次童年逆境经验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童年逆境经验包括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父母忽视、父母或其中一方缺席、父母或其中一方患有精神疾病或遭受欺凌等。正因为童年逆境经验是这样普遍,可以理解的是很多成年人可能会因此而受各种心理问题所困扰。然而,由于缺乏对培养创伤敏感环境重要性的觉知,他们当中很多人会在人际关系、工作和其他领域中遇到问题。当缺乏这种觉察时,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可能会因为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同理心和信任,继而遭受进一步的创伤。对于组织或学校来说,如何创造一个对创伤具备敏感度的环境?

由于很多有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都非常敏感,不安全的环境会为他们带来焦虑和恐惧。除了人身安全之外,他们亦需要一个能在情感上感到安全的环境。也就是说,在这个环境下,他们应该要感到被尊重和接纳。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无需担心被批判或伤害。譬如,一位曾经遭受职场欺凌的员工应该能够表达他或她的担忧和需求,不必害怕受到批评或面临负面后果。

要建立对创伤敏感的环境需要进行有效且有同理心的沟通,从而建立信任与透明度。此外,面对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其他人(如老师、上司或治疗师)在行动和反应上亦需要保持一致性。举例来说,治疗师应该清楚地向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解释治疗计划,并获取对方的知情同意。如果没有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对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透明度带来负面影响,如产生误解和沟通不良。事实上,上司和老师对员工和学生作出过早的判断是很常见,这也可能导致自我实现预言相关的问题。例如,如果上司因为不信任而持续不断地测试他的下属,那么当该名下属觉得上司因为信任问题而测试他时,他的行为可能就会符合了上司的预期。

另外,在环境中为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提供选择和控制感也是很重要的。例如,一个接受心理治疗的求助人应该有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重要的是促进双方的协作。以此为例,治疗师应与这位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求助人合作制定治疗目标和计划。
有时候,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可能有着特别的需求和偏好。对于上司、老师和治疗师来说,了解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需求和偏好的差异是很重要的。譬如,这些成年人可能需要更多平静和安静的空间。事实上,某些声音、灯光或气味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创伤反应。 如果能够建立对创伤敏感的环境,培养对调整环境的觉察,将更有机会减少引发他们的强烈反应,有助调节他们的情绪。
在讲求透过多元和包容建立和谐社区的趋势下,培养对创伤敏感的环境对于整个社会的福祉尤关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单纯地聊天吗?

尽管寻求心理治疗服务在香港变得愈来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许多人都会对心理治疗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我需要付款给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与朋友讨论自己的问题又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疗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吗?」;「是不是只有疯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要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什么。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