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从电影《梅艳芳》反思我们的追忆与生活的无常

最近,不少人都谈论传记电影《梅艳芳》,很多看过这出电影的人都不禁回想起梅艳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时期那个充满活力的香港。作为香港人,我们会因梅艳芳的恒毅力、多样性、勇气和乐善好施的精神而称她为「香港女儿」。虽然梅艳芳出身卑微、与父亲失联,以及经历爱情的失败,即使她「伤痕累累」仍努力为生命拼搏。看过这出电影的人除了为香港这位传奇人物感到悲痛外,也许同时追忆自己过去的人生。除了我们和梅艳芳的精神,我们还可以肯定一件事,就是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因此,我们无可避免地面对种种无常,并需要学习接受生活中所有的无常。

在一生中,我们可能会出尽全力去控制,务求获得确定性和持久性。然而,我们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如渴望抓住空气一样。即使我们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无法完全控制生活,但是仍然会尝试透过建立刻板的规则和结构来控制,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我们之所以努力地去控制,背后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接受和拥抱环境面对无常时的痛苦。面对无常,例如是失去亲人、健康恶化或无法控制的变化,我们难以避免感到悲伤、愤怒、焦虑或内疚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为我们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令我们透过不同的控制策略来避免经历这些情绪。很多人除了会试图控制外,他们也有机会透过逃走或回避来面对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譬同,有些人会为了逃避失去亲人的负面情绪而发展出成瘾的问题,例如是酗酒或吸毒。对于某部分人来说,他们可能会以不去想和不谈论已故的亲人来避免体验不舒服的感觉。

事实上,作为人类,我们都会非常努力去建立自我认同感来创造自己的永恒性,以便获得安全感。很多人都会以自己的外表、事业上的成功或财富来为自己作出定义,这些情况是很常见的。大多数人都可能尝试为了达到以上的标准而努力奋斗,例如制定严格的饮食计划、把生活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等。但是,我们可能往往发现这些策略只会奏效一段时间,因为生活中存在很多变数,没有人能够保证结果。我们如何面对无常的现实,以及与其相关的所有痛苦?

面对无常,我们需要放下控制、回避和逃离的倾向。我们需要学会接受与生活中的无常相关的所有情绪。例如,我们在看《梅艳芳》这出电影时,可以透过哭泣让自己抒发情绪。简单而言,我们需要让自己的情绪流动,但是不要被它们淹没。当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容许自己体验它们,并非透过成瘾的策略或其他回避的策略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这些负面情绪过度强烈时,我们便需要进行一些自我舒缓的策略,例如放松练习或紮根练习。

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实际的策略来应对生活上的不确定性和无常,以及灵活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和困难。透过灵活地把自己的经验应用到生活中,并运用自己所创造的实际策略来面对那些挑战。此外,我们亦需要学会顺其自然。

考虑到生活中的无常的,我们亦需要接受自己的身份可能会根据生活经历和进步而不断变化。当我们能够拥抱在自我认同中无常的心态,我们便能在生活中培养各种的可能性和一颗宁静的心。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与童年创伤有关潜在的逃避机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于难以忍受与他人联系所带来的情绪,因此在不自觉下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场合。除此之外,他还有酗酒的习惯,希望透过酒精来摆脱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焦虑。事实上,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期经常虐待他,常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而责骂他,甚至对他作出体罚。在整个童年时期,他学会了建立一种应对机制,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力逃避父亲和任何有机会被虐待的情况。另外,他还学会了逃避任何可能触发与他童年虐待相关情绪的场合,例如受到负面评价和批评的情况。其中一个例子是当他曾经被一位同事欺凌后,他会因为担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创伤经历的记忆影响,不愿意出席任何公司团队的聚会。

为什么我们在童年时期所发展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当发现没有人注意自己或朋友没有邀请她出席聚会时,便会确信自己没有人爱和没有价值,她亦因此而常常感到沮丧。她在生活上倾向执着于一些次要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会引发起她各种负面的想法,例如别人都不喜欢她或孤立她等。譬如,当她的同事告诉她他们有自己的午餐聚会时,她便会认为自己被孤立,甚至认为对方是刻意排斥自己。此外,当她的朋友要求她为自己做事时,即使她内心深处不想这样做,但是她仍然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取悦他们。事实上,她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朋友的尊重、爱护和关心,以至于很难向他人说「不」。另一方面,她低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应该别人珍惜的正向特质和强项。为什么她对自己不配被爱和没有价值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