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一些传统会把静观解释为觉察自己的心智游移或走神。在静观练习中,我们首先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但是,我们的思绪无可避免地会游移。静观是指当我们觉察到自己走神,把注意力带回我们原来集中在的事物上。

根据静观减压课程的创立人Jon Kabat-Zinn所说,静观是指有意识地留心当下此时此刻升起的经历,不加批判及接纳。在练习静观时,我们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到当下的经验。例如,在静观进食练习时,我们可以细心留意一下食物的味道、外形、气味、质感和进食时的声音。

在Daniel Goleman和Richard J. Davidson所写的Altered Traits一书中,对于静观的研究涵盖了从初学者(参与一百个小时练习以下)到长期练习者(终身平均练习九千个小时)的转变。研究指出,在为期八星期的静观减压课程中进行了大约三十个小时的练习,杏仁核对压力的反应性会降低,这样表示初学者在面对压力时有关的反应有所减轻。经过两星期的恒常练习,初学者的专注力增强了之馀,亦减少了走神。

虽然结果尚无最终的定论,但对于更长期(例如超过一千或是达到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恒常的练习能够增加杏仁核与前额叶皮质的脑内回圈的连系性,这样可能对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帮助。另一个例子就是与慾望和依赖有关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神经回路会缩小。事实上,研究开始初步指出静观练习能够帮助减少成瘾的问题。

我们可以如何开始学习静观?参加正式的静观练习训练课程能够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巩固学习。以八星期的静观减压课程或是静观认知治疗课程为例,参加者需要每天进行至少四十分钟的练习,使人们养成每天进行静观练习的习惯。

练习静观就好像我们为了锻鍊体魄而做运动一样,我们需要恒常地进行练习才可以提升我们的福祉。在每天繁忙的日子中要抽时间进行练习并不容易,但研究指出静观的好处的确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去持之以恒地修习。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类有哪些「基本情绪」?为何这些情绪对我们十分重要?

当我们驾驶时,如果对面行车线的司机突然切入并险些撞车,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在那短短的几秒,我们惊恐的情绪令我们作出自动反应,立刻扭动軚盘躲避以免意外发生。这种自动反应是与杏仁核活化有关,甚至在我们有意识地评估眼前的状况之前已对于威胁作出了反应。这是一个具有原始进化的的重要生存机制。恐惧是一种主要的适应性情绪,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拥抱寻找生活的意义和追求真实性的阴暗面

我的其中一名求助人任职于一间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收入不俗而且拥有很高社会地位,但是他却因认为自己被当前的工作困住了而感到沮丧和焦虑。除此之外,他还发现自己在升职的这一年后对工作完全提不起劲。由于现时任职更高的职位,便需要面对愈来愈多的办公室政治。他亦需要带领团队负责一些他不感兴趣的重要项目,令他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他认为自己被困住了的原因是他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家人都是依靠他的收入来生活,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留下来。事实上,当他面对这个情况的时候,他不停地问自己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Simone Biles的退赛告诉我们「有问题也没关系」

美国体操运动员、四枚奥运金牌得主Simone Biles 在 7 月 27 日宣布退出东京奥运会体操团体赛决赛项目。她解释退出比赛的决定是希望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再只顾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她承认自己原先想假装没有受压力的影响,让自己继续比赛。然而,在面临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她最后决定把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放在首位。事实上,Simone Biles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抱持开放的态度,并没有选择逃避。在Simone Biles的童年时期,因为母亲有吸毒和酗酒的习惯,以及多次被监禁,令她在经历不少创伤。由于体操训练会使她的身形变得臃肿,因此她在学校受到不少同学的欺负和嘲笑。此外,她也是一名专注力失调多动症(ADHD)的患者,需要透过服用药物来处理相关的问题。对于她退出比赛,你会如何评价她的决定?到底在奥运会上赢得金牌比保持心理健康更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