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什么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机?社交媒体成瘾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最近发行的纪录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讨了社交媒体危害使用者的现象,包括对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体成瘾问题、以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无法控制自己每天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你是否经常无法控制地开启社交媒体?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多次发布有关自己个人生活的照片或贴文?

社交媒体成瘾的特征是人们无法控制使用社交媒体的冲动,多次尝试控制和减少使用社交媒体但都未能成功,以及因过度使用而对生活其他重要的领域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一个人沉迷于社交媒体,使用社交媒体会产生令他愉悦的感觉。相反,如果停止使用社交媒体,则会引起令人不安的感觉。当他尝试放弃使用时,只要有某些刺激(例如手机弹出通知)便会让他故态复萌,不停继续使用。

为什么社交媒体如此容易令人上瘾?社交媒体的设计对用户产生多巴胺诱导的作用,就好似在我们的大脑神经回路中赌博和吸毒上瘾的机制一样。研究指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个人生活和接受别人的讚好激活了大脑内的奖励系统,而这种刺激正面地强化了参与分享活动,大量多巴胺伶使用者从发布贴文或照片中获得即时的奖励 —— 愉悦的感觉。谁不想用很少的努力就能得到朋友的更多关注和认可?事实上,有些人甚至花很多精力来创造与享受休閒活动有关的有趣贴文,而分散自己在当下享受该活动的専注力。

研究显示当我们的分享专注于自己的时候,我们大脑内的奖励回路是更加活跃的。由于使用社交媒体主要是分享自己的成就或是炫耀自己的生活,而不断地自我表露具有更高的多巴胺诱导作用,因此社交媒体是非常容易上令人上瘾。谁不喜欢这种不费吹灰之力的自我营销工具来增强我们的自尊心,并同时满足我们对积极关注的需求?

就像在纪录片"The social dilemma"中描述一样,社交媒体的使用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事实上,社交媒体设计师的出发点是希望我们不用受地域的界限来与朋友联系。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社交媒体的成瘾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来防止自己上瘾。例如,你可以选择关闭社交媒体的所有通知,防止自己对查看讯息的冲动作出即时的反应。如果你发现自己在社交媒体上花费了太多时间,那么现在就应该远离电子产品,进行一些社交或户外活动,给自己空间来好好照顾当下的内在自我。就让我们参加不同的社交聚会和与大自然的「约会」,利用不同的感官享受一下,而不是单单透过手机去看这个世界。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电影「劫后重生」如何告诉我们在面对第三波疫情时需要保持韧性?

当我想到香港人在面对第三波疫情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电影「劫后重生」(Cast Away)。这套电影于二零零零年上映的,讲述一个人在飞机失事后拼命地在一个无人岛上生存了四年。在电影中,Chuck Noland (Tom Hanks饰)的未婚妻期待他会在除夕回来,但可惜最后这个想法落空了。在第三波的疫情爆发前,我们对疫情好转或稳定下来的期望被破坏了。这种不能预测并转坏了的情况可能会打击了我们,令我们感到十分无助。

电影《 灵魂奇遇记 》的反思——「自我」真的存在吗?

相信不少已经看过《 灵魂奇遇记 》这出动划的人都觉得它十分有启发性及令人感动。故事主角Joe Gardner一直渴望成为爵士乐的表演者,当他在试镜中被爵士乐传奇人物Dorothea Williams选中成为表演乐手后,因过度兴奋而意外地掉进马路的深坑。Joe的灵魂最终出现在「投胎先修班」,他在那里遇到了22号,22号是一个对地球生活完全没有渴望和没有生命火花的灵魂。在22号和Joe一起回到地球寻找火花和渴望的旅程中,Joe成功与Dorothea Williams一起进行了演奏。可是,他却发现原来实现了自己的长期愿望后,并没有什么特别事情发生及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相反,22号利用Joe的身体经历了一趟短暂的旅程,超乎想像地享受地球上的所有瞬间和经历,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慾望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火花。

奥运会提醒我们与世上众生的连系

相信不少人近日都十分享受观看奥运会各项的比赛项目,而东京奥运会亦在8月8 日顺利闭幕。在闭幕礼上,各国的选手都在台上一起庆祝,提醒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相互依存的个体。在奥运会的十六天里,我们都乐于支持代表自己国家或地区的选手。当我们观看比赛和阅读比赛舞台背后的感人故事时,透过欣赏人性、爱和希望,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增强了连系。除了庆祝自己国家或地区的奖牌得主获得成功外,我们也对那些没有在赛事中取得胜利的参加者表示同情和支持。这些选手即使没有赢取比赛,但是在过去的五年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来参加今次的奥运会。我们如何能够继续培养这种与世界上众生和现实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