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培养对创伤敏感(trauma-sensitive)的环境的重要性

从过往的研究发现,在不同国家中约有50-70%的人口曾至少经历过一次童年逆境经验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童年逆境经验包括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父母忽视、父母或其中一方缺席、父母或其中一方患有精神疾病或遭受欺凌等。正因为童年逆境经验是这样普遍,可以理解的是很多成年人可能会因此而受各种心理问题所困扰。然而,由于缺乏对培养创伤敏感环境重要性的觉知,他们当中很多人会在人际关系、工作和其他领域中遇到问题。当缺乏这种觉察时,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可能会因为对周围环境缺乏安全感、同理心和信任,继而遭受进一步的创伤。对于组织或学校来说,如何创造一个对创伤具备敏感度的环境?

由于很多有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都非常敏感,不安全的环境会为他们带来焦虑和恐惧。除了人身安全之外,他们亦需要一个能在情感上感到安全的环境。也就是说,在这个环境下,他们应该要感到被尊重和接纳。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无需担心被批判或伤害。譬如,一位曾经遭受职场欺凌的员工应该能够表达他或她的担忧和需求,不必害怕受到批评或面临负面后果。

要建立对创伤敏感的环境需要进行有效且有同理心的沟通,从而建立信任与透明度。此外,面对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其他人(如老师、上司或治疗师)在行动和反应上亦需要保持一致性。举例来说,治疗师应该清楚地向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解释治疗计划,并获取对方的知情同意。如果没有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对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透明度带来负面影响,如产生误解和沟通不良。事实上,上司和老师对员工和学生作出过早的判断是很常见,这也可能导致自我实现预言相关的问题。例如,如果上司因为不信任而持续不断地测试他的下属,那么当该名下属觉得上司因为信任问题而测试他时,他的行为可能就会符合了上司的预期。

另外,在环境中为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提供选择和控制感也是很重要的。例如,一个接受心理治疗的求助人应该有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重要的是促进双方的协作。以此为例,治疗师应与这位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求助人合作制定治疗目标和计划。
有时候,曾经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成年人可能有着特别的需求和偏好。对于上司、老师和治疗师来说,了解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需求和偏好的差异是很重要的。譬如,这些成年人可能需要更多平静和安静的空间。事实上,某些声音、灯光或气味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创伤反应。 如果能够建立对创伤敏感的环境,培养对调整环境的觉察,将更有机会减少引发他们的强烈反应,有助调节他们的情绪。
在讲求透过多元和包容建立和谐社区的趋势下,培养对创伤敏感的环境对于整个社会的福祉尤关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电影「劫后重生」如何告诉我们在面对第三波疫情时需要保持韧性?

当我想到香港人在面对第三波疫情时,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电影「劫后重生」(Cast Away)。这套电影于二零零零年上映的,讲述一个人在飞机失事后拼命地在一个无人岛上生存了四年。在电影中,Chuck Noland (Tom Hanks饰)的未婚妻期待他会在除夕回来,但可惜最后这个想法落空了。在第三波的疫情爆发前,我们对疫情好转或稳定下来的期望被破坏了。这种不能预测并转坏了的情况可能会打击了我们,令我们感到十分无助。

拥抱寻找生活的意义和追求真实性的阴暗面

我的其中一名求助人任职于一间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收入不俗而且拥有很高社会地位,但是他却因认为自己被当前的工作困住了而感到沮丧和焦虑。除此之外,他还发现自己在升职的这一年后对工作完全提不起劲。由于现时任职更高的职位,便需要面对愈来愈多的办公室政治。他亦需要带领团队负责一些他不感兴趣的重要项目,令他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他认为自己被困住了的原因是他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家人都是依靠他的收入来生活,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留下来。事实上,当他面对这个情况的时候,他不停地问自己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Simone Biles的退赛告诉我们「有问题也没关系」

美国体操运动员、四枚奥运金牌得主Simone Biles 在 7 月 27 日宣布退出东京奥运会体操团体赛决赛项目。她解释退出比赛的决定是希望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再只顾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她承认自己原先想假装没有受压力的影响,让自己继续比赛。然而,在面临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她最后决定把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放在首位。事实上,Simone Biles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抱持开放的态度,并没有选择逃避。在Simone Biles的童年时期,因为母亲有吸毒和酗酒的习惯,以及多次被监禁,令她在经历不少创伤。由于体操训练会使她的身形变得臃肿,因此她在学校受到不少同学的欺负和嘲笑。此外,她也是一名专注力失调多动症(ADHD)的患者,需要透过服用药物来处理相关的问题。对于她退出比赛,你会如何评价她的决定?到底在奥运会上赢得金牌比保持心理健康更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