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與具備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相處時,培養靜觀是很重要的

我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訴我,他幾乎每天在辦公室都被那位看起來具有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上司欺凌。每當他的上司經過他的座位時,她都會拿起一些物件然後肆意批評他。例如,有一天早上,當她經過他的座位時,她評論他的西裝顏色非常不專業,批評他對職場服裝要求沒有任何常識。在另一個例子中,我的求助人向上司提交項目計劃書。但是她在沒有認真閱讀及進行徹底研究的情況下,批評他對計劃一無所知,並且作出嚴厲的負面評價。然而,我的求助人實際上在遞交計劃書前曾諮詢過數位同事的意見,他的同事們都稱讚計劃書的質量非常高,以及充分表現出他對相關領域有透徹的理解。鑑於我這位求助人的性格特質,每當受到上司的批評時,他總是表現得極度順從和軟弱。除此之外,當上司試圖要求他負責超出其職責範圍以外的工作時,他也不知道如何拒絕。我這位求助人如何與這位上司相處,以便他能夠在職場上更加保護自己?

如果我的求助人不希望在與上司相處的期間被操縱和受到欺凌,他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慣性傾向和對方的行為模式會影響他的判斷和思維。要培養這方面的意識,他需要恆常地練習靜觀。當我的求助人能夠培養靜觀覺察,在上司欺負或操縱他時,他就更有機會注意到內心突然產生不舒服的感覺。譬如,面對上司評論他的衣著打扮時,他留意到自己感到傷心和羞恥,下一步就能開始反思自己的這些感覺。當他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時,或許意識到他實際上接受了上司的評價,認為自己的衣著品味非常差。事實上,透過培養靜觀覺察,我的求助人可能會發現自己在收到上司的負面評論後,馬上希望重新撰寫另一份計劃書。在這種情況下,他可以反思自己的慣性傾向,無需過於遷就去重寫計劃書。

通過恆常進行靜觀練習,我們就能逐步發展和培養在上述例子中提及的靜觀覺察,從而以此與具備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相處和互動。我們可以每天進行不同的正式靜觀練習,例如靜坐練習、身體掃瞄或靜觀步行等。實際上,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的活動中多培養靜觀,包括進食、刷牙或洗澡時。很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培養靜觀需要毅力和持之以恆地練習。這是一個無止境的練習,有助我們避免跌進自戀者的陷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無助與希望之間的角力

在最近幾個星期 ,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數字急劇上升。很多人可能認識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檢疫測試結果、接受強制檢疫或家居隔離、甚至已被確診感染的人士。即使沒有這些經歷,面對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也許感到強烈的無助感。例如,我們可能會時常擔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點遇到隱形帶菌者。而對於那些正在接受強制檢疫的人士,他們也難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視。

述情障礙及身心症狀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我不時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沒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長期痛症。透過全面的臨床面談,我發現很多這類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礙。述情障礙是指難以識別和描述個人的情緒,及從自己的身體感覺分辨各種情緒。促成這種性格結構的發展有多種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童年早期的發展環境和創傷等等。

兩種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有關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時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朋友發佈不同類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動、成就或任何關於自己的東西,希望獲得「讚好」或正面的評價。對於一些普通的用戶而言,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有關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沒有問題。當一個用戶透過社交媒體來創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與朋友建立正面的聯繫和從他人身上獲得正向的反饋,有助加強一個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實上,大部分的用戶都明白自己並不是比他人優秀,亦能夠感知現實來看待自己。然而。當一個人在社交媒體上過度發佈與自己相關的資訊,在獲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評價後覺得自己比他人優越,這樣的情況便令人擔憂。在佛教心理學中,這可能與一個人抓住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比他人優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