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什麼是解離?解離經歷罕見嗎?

你有沒有嘗試過在看電影時被它深深地吸引,感覺像迷失於其中似的?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坐在你身旁的人正在哭泣或在使用手機。你可曾在聽到一些悲傷的消息(如親人的離世)後立刻感到麻木?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不知道自己處於高壓水平,只是在壓力源消失並病倒後才意識到這一點?如果你曾有過類近的經歷,那麼你可能有時會出現輕微解離的情況。事實上,不少研究人員表示解離體驗可按照不同程度分佈於頻譜中。對於很多沒有患上嚴重精神疾病的人來說,偶爾經歷輕微的解離體驗是很常見。另一方面,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例如是解離性身份障礙的患者,他們不時在不同身份之間切換,但他們無法意識這種情況。這種極端的解離體驗並不常見,可以被描述為有問題的精神狀態。

處於解離狀態時,人們有機會體驗到情緒、思想和記憶是欠缺連繫或被分開的。這些元素本應與自我聯繫起來,但在解離下彼此無法互通,亦無法與自我的其他部分聯繫起來。在更嚴重的情況下,自我的某些部分會斷開連繫,解離的部分會主導整個人,並發揮思考和作出行為的力量。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的內在有各種面向,並會因應不同角色或所面對的情況而展現特定的一面和作出相應的行為。例如,我們有時會留意到一位女士在與男朋友約會時說話的語調和舉止都像個小女孩。但在工作場合中,她的談吐舉止和工作方式也像一位成功的事業型女性,語氣鏗鏘有力。事實上,這位女士並非解離性身份障礙的患者,她只是在不同情況下展示自己不同的面向。在另一個例子中,我們有時會聽到人們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表現得如此咄咄逼人和大發雷霆,這個不是平常的我。」在帶有攻擊性和感到憤怒的情節中,這個人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當這個人因遭受到他人不公平對待而被觸動時,他或她可能會作出即時反應並表達自己的憤怒,這是有可能的。假如上述提及的兩個人在物質時間上無法完全意識到自我的行為,這些可能是輕微的解離體驗。

那麼,什麼因素有機會導致一個人的解離處於頻譜中更嚴重的一端?研究指出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創傷。要定義創傷,我們需要了解創傷有不同的類型。事實上,定義創傷經歷的關鍵是一個人的幸福感和功能受到影響。根據一些專門研究和治療解離的心理學家所說,創傷並不是指一個事件,它是關於一個人的大腦如何處理該件事。如果一個人在未能在特定創傷事件中整合整個體驗,那麼當中某些元素可能會與其他部分脫節。這有機會導致這個人在將來的經歷也出現解離的情況。譬如,當一名強姦受害者在社交應酬活動中聞到與強姦者相近的香水時,她可能會經歷解離。她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突然感到極度焦慮,但完全不知道背後的原因。這是因為被侵犯的經歷對這位女子來說非常痛苦,讓她難以處理當中所有情緒、想法和其他身體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她有機會難以把所有元素整合到這次經歷中。結果,強姦者的香水氣味與她的痛苦經歷切斷連繫。這樣,當她再次聞到類近的氣味就會被觸動,她無法得知箇中原因,甚至連自己是被這種特殊的香水氣味觸發也不知道。

除了那些因經歷創傷而受傷的人有更嚴重的解離經歷外,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輕微的解離是正常和有用的。譬如,我們在進行高度集中的活動時可能需要它來讓我們更為專注。如果你或你認識的人經歷了更嚴重的解離體驗,尋求專業協助是非常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劫後重生」如何告訴我們在面對第三波疫情時需要保持韌性?

當我想到香港人在面對第三波疫情時,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電影「劫後重生」(Cast Away)。這套電影於二零零零年上映的,講述一個人在飛機失事後拼命地在一個無人島上生存了四年。在電影中,Chuck Noland (Tom Hanks飾)的未婚妻期待他會在除夕回來,但可惜最後這個想法落空了。在第三波的疫情爆發前,我們對疫情好轉或穩定下來的期望被破壞了。這種不能預測並轉壞了的情況可能會打擊了我們,令我們感到十分無助。

擁抱尋找生活的意義和追求真實性的陰暗面

我的其中一名求助人任職於一間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層,收入不俗而且擁有很高社會地位,但是他卻因認為自己被當前的工作困住了而感到沮喪和焦慮。除此之外,他還發現自己在升職的這一年後對工作完全提不起勁。由於現時任職更高的職位,便需要面對愈來愈多的辦公室政治。他亦需要帶領團隊負責一些他不感興趣的重要項目,令他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他認為自己被困住了的原因是他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家人都是依靠他的收入來生活,只好硬著頭皮繼續留下來。事實上,當他面對這個情況的時候,他不停地問自己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Simone Biles的退賽告訴我們「有問題也沒關係」

美國體操運動員、四枚奧運金牌得主Simone Biles 在 7 月 27 日宣佈退出東京奧運會體操團體賽決賽項目。她解釋退出比賽的決定是希望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再只顧滿足他人對自己的期望。她承認自己原先想假裝沒有受壓力的影響,讓自己繼續比賽。然而,在面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她最後決定把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放在首位。事實上,Simone Biles對於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抱持開放的態度,並沒有選擇逃避。在Simone Biles的童年時期,因為母親有吸毒和酗酒的習慣,以及多次被監禁,令她在經歷不少創傷。由於體操訓練會使她的身形變得臃腫,因此她在學校受到不少同學的欺負和嘲笑。此外,她也是一名專注力失調多動症(ADHD)的患者,需要透過服用藥物來處理相關的問題。對於她退出比賽,你會如何評價她的決定?到底在奧運會上贏得金牌比保持心理健康更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