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運用靜觀來管理情緒的矛盾之處

在我的臨床治療中,我不時會揉合靜觀的元素來幫助面對各式各樣問題的求助人。我的求助人經常會說:「我已經嘗試練習過數次你所教我的靜觀練習,但是我沒有任何感覺,練習後亦沒有任何效果。」當其中一位患上焦慮症的求助人說這句話時,我意識到他或她實際上認為靜觀是一種幫助人們消除焦慮的技巧,以及在每次進行練習後便不會再感到焦慮。事實上,研究證實練習靜觀對於那些有焦慮問題的人是有益的。然而,自相矛盾的是,如果一個人試圖透過練習靜觀來舒緩焦慮的感覺,這種有意識地「消除焦慮症狀的技巧」可能會產生另一種效果,那就是一個人越希望藉此擺脫焦慮,他或她越有機會經歷更加強烈的焦慮。

治療師會教導求助人一些放鬆的技巧來減輕焦慮或其他情緒,這是十分常見。但是,如果求助人擁有強烈的意圖運用這類型的技巧來消除焦慮,這或許代表他們未能處理它們或在生活中與它們共存,因此極力希望自己能夠擺脫這些感覺。例如,我留意到不少我的求助人會因渴望盡快消除那些輕度的焦慮症狀而反覆地出現恐慌發作的反應。實際上,這種意圖導致他們因未能擺脫焦慮而更加擔憂。結果,輕微的焦慮症逐漸加劇,最後導致更激烈的驚恐發作。這些求助人對他們的焦慮症狀感到非常恐懼,並認為自己無法忍受任何輕微的焦慮症狀。

進行靜觀練習時,我們需要放棄二元的思考模式。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避免視靜觀為消除自己不想要的情緒的技巧,或希望藉著靜觀去接受所經歷的一切。這種二分法的思想可能只會帶來「火上加油」的效果(加劇那些不希望經歷的情緒)或是讓人覺得我們正坐著什麼也不做(忍受所有讓我們感到不適的一切)。

在學習和練習靜觀時,我們需要健康地從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中抽離。在進行靜觀練習時,我們需要學會如何不帶批判地觀察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不斷地來來往往,以及自己對它們的意圖。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能夠學習到思想只是思想,感覺只是感覺。這樣,我們能夠逐漸明白到如果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將會減少它們對我們的影響力。最終,那些我們不想要的想法和情緒的出現的強度和頻率會隨之降低和減少。

事實上,我們的想法和情緒是讓自己更加了解自我的重要訊息。如果我們過度渴望消除它們,很大機會忽視它們正傳遞給我們的訊息。從長遠來看,我們很容易會與自己脫節,未能了解真正的自我。因此,透過靜觀,我們可以學習如何與自己的思想和情緒一起滑浪而不被它們所淹沒,並從中增強對自己的認識。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我有成人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如何改善我的專注力問題?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生活中無法維持一份穩定的工作。每當我和他談話時,他似乎沒有在聆聽對話中的細節。他難以集中於處理那些枯燥乏味的任務,例如是上司要求他撰寫一份詳細的銷售報告。除此之外,他在執行不同的工作計劃時,未能有系統地處理工作。他的客戶經常抱怨他遲交報告、忘記客戶的要求,以及犯很多粗心大意的錯誤。他被診斷患有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DHD),對於如何管理和調節自己專注力感到十分無助。

我們作出的判斷與「現實」之間的相對性

我們在生活中都無可避免地面對各種各樣的損失,例如是失去所愛的人、工作,甚至是健康的體魄,這些損失會讓我們感到痛苦和經歷十分複雜的情緒。有時候,我們會質疑為什麼自己需要面對這些損失,渴望找出背後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們也會難以接受自己面對失去的事實,並且飽受折磨經歷哀傷的過程。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上面對的損失不只局限於真正失去自己重視的人或事物。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現實」超出自己的預期或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時,我們也有機會面臨損失。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發現那位似乎看中她的男同事原來是一位好色之徒,而且非常擅於操控他人,她因此而感到非常沮喪。當覺察到這一點後,她為自己曾長期與這位男同事建立曖昧關係,並渴望有進一步的發展而經歷了悲痛的過程。除了悲傷,她的內心也充滿憤怒,不斷質問自己為什麼被困於這段曖昧關係中這麼久,自己卻無法意識到「現實」。但問題是,「到底什麼是現實呢?」。

在2022年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作出自我認同

當我們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通常都會根據自己的職業、家庭角色或性別來定義自己。對我而言,我是一名已婚的女臨床心理學家。我們傾向以自己對社會作出貢獻或維持生計的工作來為自己的身份作出定義。這樣,我們很容易會被限制或困於自己所認同的角色當中。例如,一位中年的女性可能會認定自己是一名家庭主婦,應該要時刻保持家裡清潔整齊,並且每天都要為家人烹調各種的美食。除此之外,她可能非常重視孩子學業上的成就,因為她認為這是反映自己作為一位母親是否稱職的表現。事實上,對於那些沒有小孩的中年女性來說,她們也有機會因性別的身份認同而被他人評價,而且這是十分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