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创造力可能是应对丧亲之痛的方法之一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因丈夫突然离世而经历丧亲之痛,面对突如其来的损失,她感到不知所措,并似乎会在哀伤阶段中郁闷一段很长的时间。事实上,她的爸爸在她年轻的时候因绝症而过世,让她从小失去父亲角色的榜样,影响了她一生的安全感和自我形象。结果,她嫁给一位比自己年纪大很多的男子。某程度上,她把这位男子当作成自己的父亲。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时刻感到软弱和很重的无能感。尽管我这位求助人是一名专业人士,以及拥有一份高薪厚职的工作,但是她在情感上极度依赖于她的丈夫。她每天都需要丈夫的陪伴,并倾向把自己的所有问题和情绪困扰一一告知对方。正因她对丈夫的依恋很深,对方的突然离世为她带来莫大的打击,并让她发现自己在经历痛苦时再没有可以求助和依赖的对象,感到非常惶恐不安。

对这位求助人来说,嫁给一个像父亲的人实际上加深自己的无能感,认定自己是一无是处。她过度依附丈夫,没有在婚姻以外发展任何其他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她的丈夫会就她所有的事情给予建议,以及为她作出所有决策。结果,我这位求助人在婚后未能学会独立自主或提升应对事情的能力。当她的丈夫离世后,她感到非常无助和软弱。透过进行心理治疗和自我反思,她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更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些自己未曾意识的应对能力。此外,她一步一步扩阔自己的社交网路,学习为自己的事情下决定。一年半后,虽然她仍然非常想念已故的丈夫,但是她仍然能够独自过着幸福的日子。这位求助人能够从哀痛中恢复过来并学习独立地发展,当中主要的元素是什么?

事实上,从事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也许是她能够恢复过来的途径之一。我的求助人一直以来非常喜欢写作,我鼓励她在丈夫去世后继续把它视为自己的爱好之一。这样,她开始透过写作短文来表达自己对已故丈夫的感情,以及纪录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帮助她接受自己的损失和拥抱自己在丧亲中经历的痛苦。当她进行创意写作时,她也开始享受独处的时光。她没有尝试寻求朋友的安慰或支持,而是与自己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透过这种做法,她对自己所经历的痛苦有了更深的理解,并逐渐更为了解自己对已故丈夫的依赖。

事实上,创造性的活动不但减轻她的无助感,还增加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对自我的能力感。她透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获得更多的控制。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能发现通过写作或绘划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一个人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更有机会与外在环境中发生的事情融为一体。从事具备创造性的活动,一个人将有机会尝试弥补自己的损失而获得疗癒。他或她或许能够在自己的内部创建新的统一个体。譬如,上述的那位求助人发现自己另一部分实际上能够独当一面,可以独自应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透过这种方式,一个人便有机会把自己的外在经验与其内部经验结合。

无论我们正在为自己所爱的人而悲痛,抑或为在这个世界上值得自己尊重的人而哀悼,我们都可以尝试透过具创造性的活动来表达自己,以及处理自己的悲伤。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单纯地聊天吗?

尽管寻求心理治疗服务在香港变得愈来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许多人都会对心理治疗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我需要付款给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与朋友讨论自己的问题又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疗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吗?」;「是不是只有疯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要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什么。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