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在農曆新年期間應對第五波疫情的韌性

因應第五波疫情的爆發,香港人即將迎來一個非典型的農曆新年。由於我們在晚上六時後不能在餐廳內用餐,很多家庭都因此無法出外享用團年飯。另外,鑑於今年年宵的取消,吃過團年飯後逛花市的傳統習慣亦無法進行。對於那些計劃與家人或朋友到酒樓「飲茶」或團拜的人,收緊聚會人數限制的措施亦令他們需要延遲或取消計劃。基於各種的限制,花農、餐廳老闆、海味店的老闆都有機會面對業務損失,導致他們的員工亦有可能需要面臨減薪或失業的問題。以上的情況都有機會增加我們的壓力和焦慮,因此我們不得不根據這些限制來調整自己在農曆新年期間的生活。我們可以如何應對第五波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和壓力?我們還能夠平安喜樂地渡過農曆新年假期嗎?

首先,我們需要承認自己對疫情發展充滿不確定性和受到限制時所產生的情緒。我們可能會出現不同負面情緒,包括焦慮、憤怒或悲傷。當我們留意到自己的情緒出現變化時,便需要學習培養自我慈悲,並與自己的情緒保持聯繫。例如,當我們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時而令焦慮的水平會上升時,可以觀察到自己的身體感覺產生什麼變化。我們需要明白人們在面對第五波疫情時,經歷各種負面情緒是自然和正常反應。我們可以在自己就爆發疫情感到擔憂時進行一個簡單的練習,我們可以把一隻手放在胸前,細心留意自己的胸前的身體感覺。焦慮的感覺可能不會馬上消失,但是你能夠透過與情緒一同流動而擁抱焦慮的感覺。

其次,當你觀察到自己正在經歷焦慮、憤怒或悲傷時,可以學習一些有助自己平靜下來或調節情緒的實際策略。在這個充滿巨大壓力的時期,我們可以透過進行各種的練習來管理自己的情緒,例如是放鬆練習、帶氧運動、靜觀練習或紮根練習。腹式呼吸是其中一種有助我們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放鬆練習,紮根練習能夠讓我們透過觀察自己接觸地面或其他物件時的身體感覺、觀察周圍環境和物件、以及聆聽我們外在世界的聲音,也可以降低我們在面對無法預測的事情時的焦慮水平和令我們平靜下來。

第三,面對疫情大流行,我們在農曆新年期間保持社交聯繫也非常重要。儘管我們可能無法到餐廳吃團年飯,但是仍然可以在家中享受較小規模的聚會。此外,我們也可以嘗試跳出固定框架的思考模式,例如把團年飯改到中午進行,不一定指定在晚上才吃團年飯。對於那些有親友已移居到其他國家的人,我們可透過安排視像通話來與對方保持聯繫,享受另一種的團聚方式。在第五波的疫情下,我們有機會花更多的時候留在家中,便可以藉此安排更多的網上聚會來維持自己的社交聯繫,從而獲得社交支持。

最後亦非常重要的是,當我們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時,可以嘗試增加自己解決問題的資源來獲取更多控制感。即使我們知道在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不在我們的掌控範圍內,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嘗試在這個充滿壓力的時期創建一份資源清單。例如,如果我們正在面臨失業的危機,可以嘗試列出那些可以幫助我們尋找新工作的聯繫人。在我們面對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時,有機會傾向低估自己現在所擁有的資源。當我們冷靜下來,便能夠客觀地探討自己的資源,在存在不確定性仍能獲得一些控制感。

在面對第五波的疫情所導致各種不確定的因素為我們帶大巨大的壓力是毋庸置疑的,儘管有很多事情我們是無法控制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制定不同的策略來增強自己的應變能力。「我們雖然無法把浪叫停,但可以學習滑浪。」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機?社交媒體成癮與神經系統的關係

最近發行的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討了社交媒體危害使用者的現象,包括對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體成癮問題、以及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無法控制自己每天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你是否經常無法控制地開啟社交媒體?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佈有關自己個人生活的照片或貼文?

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很多從事航空業工作的人士,包括飛機師、空中服務員都因疫情而失業。當中有不少人能夠跳出原來的框框,透過積極的態度和創造力開展新的事業。其中一個例子是一名香港的飛機師在失業後考獲巴士駕駛執照,並成功轉行成為巴士司機。他的靈活性啟發了我們無需在固定自我形象的框架內束縛自己。好消息是當任職了幾個月巴士司機後,他又重新獲得飛行員的工作。人類很容易運用左腦來進行標記和分類,以便我們可以更具體地了解自己。但問題是,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對童年缺乏父母的愛與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電影《尚氣》中,其中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氣與父親文武之間的關係。由於尚氣在年幼時喪母,因此父親對他的教養非常嚴厲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對父親的感情也十分複雜。事實上,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尚志甚至為了拯救母親的家鄉,可能需要殺死自己的父親。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足夠培育的人來說,他們在成年後的生活遇到各種的困難是很常見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缺乏一個榜樣而難以與別人保持豐盛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無法與他人交往。實際上,孩子在童年的時期需要透過父母提供不同種類的培育方式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