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对童年缺乏父母的爱与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电影《尚气》中,其中一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气与父亲文武之间的关系。由于尚气在年幼时丧母,因此父亲对他的教养非常严厉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对父亲的感情也十分复杂。事实上,在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尚志甚至为了拯救母亲的家乡,可能需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对于那些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足够培育的人来说,他们在成年后的生活遇到各种的困难是很常见的。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因为缺乏一个榜样而难以与别人保持丰盛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无法与他人交往。实际上,孩子在童年的时期需要透过父母提供不同种类的培育方式来发展。

父母需要提供足够照顾的环境来培育孩子,包括照顾和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此外,父母还需要与孩子建立足够和富有意义的对话,当中包含表扬和积极的反馈。他或她亦需要聆听孩子提出所有的问题并且愿意回答、以及教授孩子言语上沟通的技能,为其语言发展提供资源。在生理方面,父母要教导孩子养成打扮、保持纪律和培养责任感的习惯。例如,父母需要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订立适当的睡眠时间表。在情绪方面,父母则需要重视孩子表达的情绪和作出回应,协助孩子塑造一种具备适应性的情绪表达方式。他或她需要对孩子提供足够的爱、温暖和同理心。此外,父母需要向孩子反馈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基本善良和内在价值也十分重要,从而培育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对于那些在童年时期有被父母虐待的成年人来说,他们或许会意识到自己对于拥有培育自己的父母的渴望永远也无法被满足(特别是在接受心理治疗后)。当这些成年人觉察自己这种失去后选择继续前进,需要经历哀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因为童年时遭受的恐吓、虐待和忽视而对父母产生愤怒,甚至仇恨。事实上,如果一个成年人将愤怒指向内在父母,而内在父母很多时候会成为内心的批判者,这样对于治疗是有一定的效用。除了愤怒,悲伤也是哀伤过程中常见的其中一种情绪,大多会透过哭泣表现出来。悲伤的经历实际上有助人们就缺乏父母足够的照顾而哀悼,并启动了我们自我同情的系统。

对于那些遭受童年创伤的成年人来说,在经历哀伤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保持开放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可能需要接纳与拥抱愤怒或悲伤的痛苦,尽力不作出批判或抵抗。静观和自我慈悲的练习能够帮助人们对自己内在体验抱持开放的态度。而对于那些需要情感支持的人,他们可以透过言语上的交流来释放与情感体验相关的紧张情绪。寻求临床心理学家的专业协助是其中一个适当的渠道来作出这些言语上的交流。假如你是那些渴望保持更高私隐度的人,也许你可以尝试写下那些与哀伤过程有关的想法和内心感受,也有利治疗。

对于那些拥有童年创伤的人,他们会经历哀伤的过程大多都是出现在复原的后期阶段。而那些仍然因童年创伤经历而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人,需要在经历悲痛的过程前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