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对童年缺乏父母的爱与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电影《尚气》中,其中一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气与父亲文武之间的关系。由于尚气在年幼时丧母,因此父亲对他的教养非常严厉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对父亲的感情也十分复杂。事实上,在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尚志甚至为了拯救母亲的家乡,可能需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对于那些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足够培育的人来说,他们在成年后的生活遇到各种的困难是很常见的。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因为缺乏一个榜样而难以与别人保持丰盛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无法与他人交往。实际上,孩子在童年的时期需要透过父母提供不同种类的培育方式来发展。

父母需要提供足够照顾的环境来培育孩子,包括照顾和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此外,父母还需要与孩子建立足够和富有意义的对话,当中包含表扬和积极的反馈。他或她亦需要聆听孩子提出所有的问题并且愿意回答、以及教授孩子言语上沟通的技能,为其语言发展提供资源。在生理方面,父母要教导孩子养成打扮、保持纪律和培养责任感的习惯。例如,父母需要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订立适当的睡眠时间表。在情绪方面,父母则需要重视孩子表达的情绪和作出回应,协助孩子塑造一种具备适应性的情绪表达方式。他或她需要对孩子提供足够的爱、温暖和同理心。此外,父母需要向孩子反馈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基本善良和内在价值也十分重要,从而培育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对于那些在童年时期有被父母虐待的成年人来说,他们或许会意识到自己对于拥有培育自己的父母的渴望永远也无法被满足(特别是在接受心理治疗后)。当这些成年人觉察自己这种失去后选择继续前进,需要经历哀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因为童年时遭受的恐吓、虐待和忽视而对父母产生愤怒,甚至仇恨。事实上,如果一个成年人将愤怒指向内在父母,而内在父母很多时候会成为内心的批判者,这样对于治疗是有一定的效用。除了愤怒,悲伤也是哀伤过程中常见的其中一种情绪,大多会透过哭泣表现出来。悲伤的经历实际上有助人们就缺乏父母足够的照顾而哀悼,并启动了我们自我同情的系统。

对于那些遭受童年创伤的成年人来说,在经历哀伤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保持开放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可能需要接纳与拥抱愤怒或悲伤的痛苦,尽力不作出批判或抵抗。静观和自我慈悲的练习能够帮助人们对自己内在体验抱持开放的态度。而对于那些需要情感支持的人,他们可以透过言语上的交流来释放与情感体验相关的紧张情绪。寻求临床心理学家的专业协助是其中一个适当的渠道来作出这些言语上的交流。假如你是那些渴望保持更高私隐度的人,也许你可以尝试写下那些与哀伤过程有关的想法和内心感受,也有利治疗。

对于那些拥有童年创伤的人,他们会经历哀伤的过程大多都是出现在复原的后期阶段。而那些仍然因童年创伤经历而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的人,需要在经历悲痛的过程前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