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如何在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响下努力地回复正常的生活,由于香港的受感染个案减少,不少人都恢复过去喜欢从事的活动,譬如健身活动和瑜伽课程等等,并开始筹备实体的社交聚会。事实上,有些人可能因为疫情所带来的困难(例如失业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扰。结果,这些人可能无法恢复以往喜欢的某些活动,他们如何在当前的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正向心理学的研究指出,正向活动介入(Positive Activity Intervention, PAI)能够有助改善人的快乐感,并增加其幸福感。正向活动介入是指参与一些能提升快乐感的活动,而这些活动是彷效那些快乐感度高的人的思想和行为。这些活动通常都可以独自进行,而且是简单和容易管理的。

其中一个正向活动介入是写感谢信,我们可以花大约十分钟的时间来给那些对我们友善的亲友写信,详细地写下对他或她的行为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最后,我们可以自行选择是否与那个人分享。研究指出撰写感谢信能让人们的幸福感有所提升。从长远来说,培养一颗感恩的心是增强幸福感的重要元素之一。

恒常地细数自己的祝福是另一种类似的正向活动介入。毫无疑问,这样做能够为我们带来正面的情绪和增强幸福感。但是,我们需要了解进行这种正向活动介入的频率是非常关键。研究指出一个人如果每星期进行一次计算自己的祝福并持续六星期,会比那些每星期进行三次的人受益更多,原因是如果我们每星期进行多次的正向活动介入,有机会导致压力并减少所带来的好处。

善良的行为也是能够帮助我们增强幸福感的正向活动介入。相信大家都有感受过帮助别人后的快乐,甚至帮助过陌生人也有类似的感觉。事实上,善良的行为对于自身和他人都是有益的。当我们感到沮丧或是苦恼的时候,对自己作出善良的行为便能安抚自己。当我们面对压力或经历困难的工作时,我们可以尝试好好照顾自己的需要。 对别人仁慈会让我们产生良好的内在感觉,因为我们有机会得到他人的感激,又或者看到对方的快乐时,自己亦有可能感到幸福。

静观练习是一种有效培养幸福感的正向活动介入。透过恒常的静观练习,我们能够对当下的经历不带批判和充满好奇心,让内心获得平静,从而提昇幸福感。除此之外,研究亦指出静观练习能够减轻我们的压力水平和改善专注力。因此,由于我们在生活中不同领域(例如工作,人际关系和健康)中得到改善,生活的整体幸福感亦有所提昇。

也许我们无可避免地在疫情下面临逆境,但仍然可以透过上述的正向活动介入来培养幸福感。只要我们有意向地在生活中培养快乐、平静和保持健康的体魄,便能拥有更多内在的力量去面对眼前种种的困难和挑战。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