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一些传统会把静观解释为觉察自己的心智游移或走神。在静观练习中,我们首先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但是,我们的思绪无可避免地会游移。静观是指当我们觉察到自己走神,把注意力带回我们原来集中在的事物上。

根据静观减压课程的创立人Jon Kabat-Zinn所说,静观是指有意识地留心当下此时此刻升起的经历,不加批判及接纳。在练习静观时,我们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到当下的经验。例如,在静观进食练习时,我们可以细心留意一下食物的味道、外形、气味、质感和进食时的声音。

在Daniel Goleman和Richard J. Davidson所写的Altered Traits一书中,对于静观的研究涵盖了从初学者(参与一百个小时练习以下)到长期练习者(终身平均练习九千个小时)的转变。研究指出,在为期八星期的静观减压课程中进行了大约三十个小时的练习,杏仁核对压力的反应性会降低,这样表示初学者在面对压力时有关的反应有所减轻。经过两星期的恒常练习,初学者的专注力增强了之馀,亦减少了走神。

虽然结果尚无最终的定论,但对于更长期(例如超过一千或是达到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恒常的练习能够增加杏仁核与前额叶皮质的脑内回圈的连系性,这样可能对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帮助。另一个例子就是与慾望和依赖有关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神经回路会缩小。事实上,研究开始初步指出静观练习能够帮助减少成瘾的问题。

我们可以如何开始学习静观?参加正式的静观练习训练课程能够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巩固学习。以八星期的静观减压课程或是静观认知治疗课程为例,参加者需要每天进行至少四十分钟的练习,使人们养成每天进行静观练习的习惯。

练习静观就好像我们为了锻鍊体魄而做运动一样,我们需要恒常地进行练习才可以提升我们的福祉。在每天繁忙的日子中要抽时间进行练习并不容易,但研究指出静观的好处的确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去持之以恒地修习。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亲或母亲拥有自恋型人格,会对子女有什么影响?

你会感到自卑和持续性地焦虑吗?你会不停认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关系中吗?你是一名完美主义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额完成?你会倾向因为信任的问题而与别人疏远吗?如果你对于以上其中一些的问题的回答有「是」的话,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两位自恋型父母的影响。具有自恋型人格的父母有什么特质?

觉察与自我有关的成瘾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拥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体帐户,并会不时发怖与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会或重要纪念日有关的帖文。当我们获得别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评论时,我们会有满足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讚好」和正面的评论会刺激大脑中的奖励系统并释放多巴胺,令我们有愉悦感。我们会不断地检查手机应用程序弹出红色圆圈的讯息提示,由于这是奖励性的经验,因此我们会更频繁地发怖帖文,却忽略了自己实际上是渴望大脑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来寻求兴奋的感觉。

13 周年的反思——无止境的蜕变

当我回顾自己成为临床心理学家二十年的历程,我发现自己在进行心理治疗的道路和方式不断地发展成长。今天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三周年,回望过去,这趟旅程充满各种的挑战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数千位求助人身上学到不少有关人生的种种,他们让我学会谦卑和灵活性。正正因为他们每个人都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亦逐渐了解到心理治疗的确揉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元素。我作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一方面是受专业培训后以科学实证为基础来为他人进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基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我需要学习心理治疗的艺术,就是以灵活和具创造性的方式来进行。事实上,没有单一类型的心理治疗能够满足每个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说,在心理治疗中,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合所有人,因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样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