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面對具自戀型人格特質的男性時,女性可能出現的矛盾心理

在我的臨床實踐中,一位女士反覆與有虐待和操縱傾向的男性建立親密關係並被困其中是很常見。有時候,這些女性無法獲得所需的支持,因為施虐者往往在公開場合表現得異常友善、迷人和無私。然而,關上家中的門後,他們會對他們的伴侶施以虐待和極力操控。因此,這些女士很難向別人透露她們的痛苦,因為她們的朋友和家人可能不相信她們。此外,受性別角色和社會期望的影響,女性通常都被寄予厚望需要保持安靜和順從。因此,這些女士可能已經習慣於適應危險,不會坦率地說出自己的苦況並保證自己免受傷害。

在這些女性當中,不少人都在一個有自戀父親的家庭中成長,這並不罕見。事實上,自戀者有時候擅於在公開場合管理好自己的個人形象。他們的公眾形象與其在家中對待女兒冷漠和殘忍的態度完全不相符。他們的女兒已經習慣於接受與家庭中親密的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危險。當這些女性長大後,她們在和男性發展親密關係時,往往會否定自己的痛苦和危險感。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有時候她們的另一半是社區中信譽良好的慈善家。更甚的是,這些女士可能一直以來經歷了很多來自伴侶、家人和朋友的「煤氣燈操縱」,逐漸學會了不斷懷疑和否定自己。

對於這些女性來說,驗證並承認她們對自戀男性的感受和經驗是很重要。當有疑問時,他們可以向那些對治療受自戀者虐待的倖存者具備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尋求諮商和心理治療。她們需要保持堅定,以防止因受別人的意見影響而忽視自己遭受虐待的現實。如果與施虐的家庭成員見面會讓她們感到難以承受的刺激,她們可能需要限制與自戀父母的交流和接觸。他們可以選擇只在特殊場合才與他們會面,如聖誕節或新年。重拾權力去選擇何時以及多久與自戀父母見面也是一種提昇自我的力量。假如會面升級至虐待行為,選擇什麼時候遠離自戀父母的潛在傷害也是很關鍵。

在親密的成人關係中,如果這些女士的伴侶不願意為自己尋求心理治療,她們或許會選擇和自戀的伴侶分開。有時候,在決定分居之前先尋求婚姻輔導可能也有所幫助。由於自戀的伴侶有機會藉此對自己的虐待特質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如果她們希望在親密關係中向對方提供機會,先尋求專業幫助可能是一個選擇。然而,如果這些女性對於施虐者尋求心理治療服務的幫助沒有任何希望,就不要為決定與伴侶分居而感到內疚,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在驗證了自己的感受和經歷後,這些女士需要學習自我關懷和滋養自己,她們需要尋求那些能夠理解和支持她們的家人或朋友的支援,以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建立聯繫。當她們飽受負面情緒困擾時,需要學習更多的自我安撫練習,例如進行冥想練習。對她們來說,治癒由自戀者造成的創傷是一趟漫長的旅程。事實上,在相關的虐待經驗後,療癒和照顧自己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在這段漫長的療癒和滋養之旅中,重要的是這些女士盡可能找到更多的社會和情感支持,而不是保持沉默和容忍虐待。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我可以治療我的家人或朋友嗎?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經常因為心理健康、人際關係和其他問題(例如工作壓力)向我作出諮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時有人向我作出請求,希望我為他們的伴侶或密友進行正式的心理治療。我通常會禮貌地拒絕他們的請求,並盡力轉介有類似背景的專家為他們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為什麼在提供心理治療時保持適當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麼例外的情況下,心理學家能夠同時與某人建立多重關係?

移民的挑戰──勇氣令我們變得更強大

在最近兩年,愈來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慮移民到其他國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時都會有朋友與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計劃,甚至有些朋友在沒有任何準備下便離開了。不同年齡層的人如果在缺乏規劃和社會資源下移居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也許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例如,年輕人可能會有經濟上的壓力,擔心自己在外國沒有穩定的工作來維持生計;中年人可能需要放棄原本安穩的生活而離開家鄉,除了為子女適應新的成長環境而擔憂,又要考慮是否帶同年長的父母移民而煩惱。

二分法思維扭曲了我們與他人分離性的感知

作為人類,我們都難以避免對一些與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動化的批判。我們傾向批評別人做了那些我們不認同的事情或沒有作出我們認為必要的行為。例如,一位女士對於表弟的太太沒有出席農曆新年期間的家庭聚會而作出了負面的評價。她不斷地批評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長輩,說了不少中傷對方的說話。另一個例子一位母親認為兒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兒子無視自己的反對,繼續與一位男同學交往。這名母親向心理學家尋求協助,希望能夠改變兒子的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