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面對不確定性,我們更加需要擁抱自己的無知

近日,香港第五波疫情變得十分嚴峻,加劇了很多人的焦慮和恐懼。由於情況暫時仍然未受控,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需要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不少人都害怕受到感染,又擔心有可能被送到隔離營。對於那些面臨失業或公司倒閉風險的人士來說,他們也感到非常憂慮。一眾家長也有機會因孩子需要提前放暑假而苦惱,為子女安排日常活動而承受莫大壓力。面對疫情不斷的擴散,中年人士都非常擔心年邁父母的健康。事實上,第五波疫情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多未知之數,面臨眼前的所有不確定性,我們如何才能保持冷靜地應對這些挑戰?

我們部分的恐懼和焦慮是與自己對事物的誤解相關,也就是說,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能夠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或能夠控制事態的發展。然而,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即認同自己有能力駕馭大自然和其他所有的環境因素。為了能夠保持平靜,我們需要面對一個現實,就是沒有人能夠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是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未來,原因是能夠影響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的因素實在太多了。當然,在某程度上,我們仍然可能透過一些方法或作好準備來控制部分的未來,以尋求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但是,我們亦需要明白即使我們如何努力,也難以避免在生活中面對不確定性。

除了對安全和舒適的渴求,我們對於控制和尋求可預測性的需求與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所產生令人不適的情緒有關。我們會傾向避免經歷焦慮和恐懼,因此在面對這些感覺是會感到不舒服。矛盾的是,面對極端不確定性時,我們越是試圖控制,就會經歷愈多的焦慮和恐懼。原因是在我們意識到自己仍然無法完全獲得完全的控制時,那些永無止境的控制策略讓我們更加恐懼和焦慮。相反,如果我們嘗試放下對完全掌控的慾望,並在合理的水平下做那些我們能做的事情,便能學會如何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焦慮和恐懼。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夠在極端不確定性下接受和擁抱自己的這些情緒,它們可能會逐漸消退。雖然這樣做不一定能保證我們可以有一個圓滿的結果,但是可以減少我們的痛苦,並且讓我們能夠從容不迫地面對眼前的困難和挑戰。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學會平靜地面對自己的恐懼和焦慮?就是我們需要以開放的態度來體驗這些情緒,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在一定程度改變自己的態度,也就是明白自己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感到焦慮和恐懼是自然的。這樣,我們便能以開放的態度和好奇心來觀察和體驗這些情緒,並嘗試在可接受的水平中紮根地擁抱它們。當我們感到紮根和踏實時,便能安定心神。要培養紮根,我們可以透過加深對自我的認識來增強自己的覺察。我們亦可以學習發展自己對身體及其與物質世界之間的聯繫的覺察。例如,當你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可能會感覺到腳部接觸地面的感覺和臀部坐在椅子上的重量來培養紮根。我們亦可以進行不同類型的鍛鍊來學習提升對身體的覺察,譬如是瑜伽和冥想,讓我們觀察自己的身體感覺。當我們感到踏實時,便會減少陷入高漲的情緒。此外,在面對恐懼或焦慮時,我們便能減少作出欠缺理性的反應。事實上,如果我們在面對極端不確定性時擁抱自己的焦慮和恐懼,便能減少經歷痛苦。

毫無疑問,我們在第五波疫情下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我們需要學習培養紮根,這樣才能擁抱內心的恐懼和焦慮。即使我們正在面對各種負面情緒,請您記得您並不孤單,就讓我們同舟共濟,乘風破浪。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二)

我於上星期的網誌中講及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戰鬥或逃跑反應),便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重覆經歷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腦的神經系統不斷地提醒他有威脅的警報。到底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導致大腦的警報系統過度敏感,並不斷發出虛假警報呢?

偏見與歧視的一種解藥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偏見和歧視,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種族、性別、政治取向、社會階級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種偏見或歧視。在心理學的角度,偏見或歧視有可能是由於一個人投射了自己無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質到他人身上。那些對別人有偏見或是歧視別人的人,會由於投射了自己的負面特質而對被歧視者作出相應的行為;而遭受偏見或歧視的人有機會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負面特質的行為。例如,一個傳統的中國岳父會把他的媳婦視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婦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認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員次等,變得非常服從和事事遷就家人。

從香港電影《濁水漂流》探討自我慈悲和對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電影《濁水漂流》可能打動了不少人的內心。電影內容講述一群在深水埗無家者被排斥,而他們珍而重之的個人物品被政府帶走的故事。最終,這群無家者提出民事訴訟,只獲得二千元港幣的賠償。電影中其中一位無家者是一名越南難民,他與妻子和兒子失去了聯繫。在社工的幫助下,這位越南難民終於與住在挪威的兒子恢復了聯繫。對於能夠透過網上看到兒子和與他交流,他感到異常驚訝和高興。除此之外,他充滿好奇心,渴望了解兒子生活的一切。然而,當他的兒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時,這位越南難民卻要求他不要這樣做,臉上更流露出尷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為一名曾經入獄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內疚和羞恥所淹沒,在服食最後一劑的海洛因後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