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電影《天能》與童年時期創傷的反思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電影《天能》,你可能會知道有關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夠令物體反轉並隨時間向後移動。在電影中,主角的任務是阻止使用演算機來逆轉整個世界,假若演算機的演算法被啟動,相信必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世界亦會被毀滅。事實上,如果可以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演算法,我會想把它用於逆轉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時期創傷經歷。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研究指出,美國有超過60%的成年人曾經在兒童時期至少經歷過一次童年不良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童年不良經歷包括身體上、情感上或性虐待、對身體照顧和情感的忽視、在家中目睹暴力的畫面、嚴重的精神疾病或濫用藥物。除此之外,研究也指出接近25%的成年人(很有可能被低估了)曾經歷了三個或更多的童年不良經歷。

童年不良經歷帶來的後果會因人而異,有些成年人可能會有輕度的焦慮和困擾,但亦能過著正常的生活;有些成年人則可能受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困擾,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患有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典型症狀包括經歷情緒重現、長期感到羞辱、自我遺棄、內在批判和社交焦慮。情緒重現所指的是兒童時期受創傷的強烈情緒突然回歸。例如,我的其中一個求助人在與一群人或熟悉的朋友參與正常的社交聚會時,會突然感到恐懼和不知所措。

即使電影《天能》中的演算機是純屬虛構,但從童年不良經歷中逆轉走出來是有可能的。心理治療能夠幫助那些曾經因童年不良經歷而受創傷的人,例如減少內在批判、為失去一個「不錯」的童年而哀傷、處理被壓抑的情緒,以及靜觀為基礎的治療等等。除此之外,如果那個成年人有幸與關心他的伴侶發展良好的親密的關係,那就能夠充當《天能》中的演算法,逆轉被父母虐待的傷害。正如電影其中一個角色說:「你必須開始以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透過新的滋養和充滿愛的關係,人們可以開始以新的視角看待人際關係,從童年不良經歷中造成的傷害中康復過來。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那些擁有高功能的成年求助人大多都會否定自己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別人並不相信自己已經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或家庭生活美滿的同時,仍然會遭受內在的痛苦。他們可能會感到絕望,認為沒有人了解自己(甚至那些精神健康專業人士也不能理解他們),傾向不向他人談及自己兒時的創傷經歷,所以更不用說逆轉童年不良經歷所受的傷害。我想說的是,對於那些因童年不良經歷而遭受內在痛苦的人來說,有一種不算最完美和最完整的「演算機」是可以使用的。 電影中的其中一句說話讓我感動——「發生過的事情,已經發生。」這意味著我們絕對不能刪除童年不良經歷,但是我們有可能以新的方式看待它,並從當中的傷害康復過來。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趟沒有盡頭的旅程——由私人執業十二週年到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

2020年9月28人是我私人執業的十二週年,這標誌著新一頁的里程碑。我和我的助手Lap正籌備在來年實行一項新的計劃,我們將會透過不同的方式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心理學知識和見解。從我們過去一年的網誌和為公眾所舉辦的講座,我們知道大家都欣賞我們為大家提供有趣而有用的心理學知識所作出的努力。

如何在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響下努力地回復正常的生活,由於香港的受感染個案減少,不少人都恢復過去喜歡從事的活動,譬如健身活動和瑜伽課程等等,並開始籌備實體的社交聚會。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例如失業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擾。結果,這些人可能無法恢復以往喜歡的某些活動,他們如何在當前的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們的朋友很少主動找他們聊天或聚會,他們認為自己的朋友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聯繫他們,往往都是打算尋求幫助或支援才會聯絡自己。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對於朋友來說並不重要,像俗語所說的「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朋友沒有把自己放在較優先的位置。在這個重視網絡通訊的時代,人們是否會傾向疏遠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才聯繫別人?抑或是我那些經常被朋友忽視的求助人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