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電影《天能》與童年時期創傷的反思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電影《天能》,你可能會知道有關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夠令物體反轉並隨時間向後移動。在電影中,主角的任務是阻止使用演算機來逆轉整個世界,假若演算機的演算法被啟動,相信必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世界亦會被毀滅。事實上,如果可以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演算法,我會想把它用於逆轉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時期創傷經歷。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研究指出,美國有超過60%的成年人曾經在兒童時期至少經歷過一次童年不良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童年不良經歷包括身體上、情感上或性虐待、對身體照顧和情感的忽視、在家中目睹暴力的畫面、嚴重的精神疾病或濫用藥物。除此之外,研究也指出接近25%的成年人(很有可能被低估了)曾經歷了三個或更多的童年不良經歷。

童年不良經歷帶來的後果會因人而異,有些成年人可能會有輕度的焦慮和困擾,但亦能過著正常的生活;有些成年人則可能受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困擾,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患有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典型症狀包括經歷情緒重現、長期感到羞辱、自我遺棄、內在批判和社交焦慮。情緒重現所指的是兒童時期受創傷的強烈情緒突然回歸。例如,我的其中一個求助人在與一群人或熟悉的朋友參與正常的社交聚會時,會突然感到恐懼和不知所措。

即使電影《天能》中的演算機是純屬虛構,但從童年不良經歷中逆轉走出來是有可能的。心理治療能夠幫助那些曾經因童年不良經歷而受創傷的人,例如減少內在批判、為失去一個「不錯」的童年而哀傷、處理被壓抑的情緒,以及靜觀為基礎的治療等等。除此之外,如果那個成年人有幸與關心他的伴侶發展良好的親密的關係,那就能夠充當《天能》中的演算法,逆轉被父母虐待的傷害。正如電影其中一個角色說:「你必須開始以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透過新的滋養和充滿愛的關係,人們可以開始以新的視角看待人際關係,從童年不良經歷中造成的傷害中康復過來。

在我的臨床經驗中,那些擁有高功能的成年求助人大多都會否定自己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別人並不相信自己已經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或家庭生活美滿的同時,仍然會遭受內在的痛苦。他們可能會感到絕望,認為沒有人了解自己(甚至那些精神健康專業人士也不能理解他們),傾向不向他人談及自己兒時的創傷經歷,所以更不用說逆轉童年不良經歷所受的傷害。我想說的是,對於那些因童年不良經歷而遭受內在痛苦的人來說,有一種不算最完美和最完整的「演算機」是可以使用的。 電影中的其中一句說話讓我感動——「發生過的事情,已經發生。」這意味著我們絕對不能刪除童年不良經歷,但是我們有可能以新的方式看待它,並從當中的傷害康復過來。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我可以治療我的家人或朋友嗎?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經常因為心理健康、人際關係和其他問題(例如工作壓力)向我作出諮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時有人向我作出請求,希望我為他們的伴侶或密友進行正式的心理治療。我通常會禮貌地拒絕他們的請求,並盡力轉介有類似背景的專家為他們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為什麼在提供心理治療時保持適當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麼例外的情況下,心理學家能夠同時與某人建立多重關係?

如果我有成人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如何改善我的專注力問題?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生活中無法維持一份穩定的工作。每當我和他談話時,他似乎沒有在聆聽對話中的細節。他難以集中於處理那些枯燥乏味的任務,例如是上司要求他撰寫一份詳細的銷售報告。除此之外,他在執行不同的工作計劃時,未能有系統地處理工作。他的客戶經常抱怨他遲交報告、忘記客戶的要求,以及犯很多粗心大意的錯誤。他被診斷患有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DHD),對於如何管理和調節自己專注力感到十分無助。

我們作出的判斷與「現實」之間的相對性

我們在生活中都無可避免地面對各種各樣的損失,例如是失去所愛的人、工作,甚至是健康的體魄,這些損失會讓我們感到痛苦和經歷十分複雜的情緒。有時候,我們會質疑為什麼自己需要面對這些損失,渴望找出背後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們也會難以接受自己面對失去的事實,並且飽受折磨經歷哀傷的過程。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上面對的損失不只局限於真正失去自己重視的人或事物。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現實」超出自己的預期或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時,我們也有機會面臨損失。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發現那位似乎看中她的男同事原來是一位好色之徒,而且非常擅於操控他人,她因此而感到非常沮喪。當覺察到這一點後,她為自己曾長期與這位男同事建立曖昧關係,並渴望有進一步的發展而經歷了悲痛的過程。除了悲傷,她的內心也充滿憤怒,不斷質問自己為什麼被困於這段曖昧關係中這麼久,自己卻無法意識到「現實」。但問題是,「到底什麼是現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