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當我們被困在現時的工作,在未能作出巨大的改變時,如何提升幸福感?

在社交的聚會上,經常都會聽到自己的朋友訴說工作十分無聊,但卻不願意承受辭職帶來的風險。疫情大流行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無疑是增加了人們擔心失去工作的原因之一。結果,即使很多人完全不享受現時的日常工作,仍然會寧願繼續留在現時的崗位,避免作出轉變。任職超級市場的收銀員或是客戶服務中心的接線生每天的工作都十分刻板,他們有機會好好享受工作嗎?當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重複地執行相近的任務時(例如外科醫生每天都要做手術或是音樂家在常規表演中演奏樂器),如何能夠避免工作倦怠?

與其在職業生涯中作出重大的改變來避免感到無聊和工作倦怠,我們可以嘗試尋找方法令自己更加投入於日常工作中。根據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mihalyi所說,當我們全心全意進行某項活動或是工作時,便能夠體現心流(flow),從而提升生活中的幸福感。當體驗心流時,我們會十分享受當中的經歷,即使可能需要花費不少成本,亦會選擇繼續進行活動。事實上,心流是世界性的,不同性別、國籍、文化背景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都可以體驗心流。

要在日常工作中要體驗心流,我們需要有清晰的目標和即時的反饋。以外科醫生的工作為例,他在手術中協助患者切除腫瘤是一個清晰的目標,以及從觀察患者病情時獲得即使反饋,兩者都是對於能否促成心流的重要因素。經歷心流時,任務的挑戰水平應該要與參與者的能力相對。也就是說,外科醫生進行手術的能力需要與手術所需的技術充分平衡。因此,人會在進行任務時獲得控制感,因為任務似乎毫不費力,參與者會比較放鬆。

當體驗心流時,我們會好像忘記時間在流動。其中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外科醫生進行手術,經歷長達數小時的手術對他來說時光飛逝。參與者全神貫注地完成任務,而他的行為和意識是融合的,所以他在進行任務時不會有意識地不斷思索。具有這些條件下,進行任務時體驗心流是富有獎勵性的。

透過訂立明確的目標、集中注意力和在任務的挑戰水平與能力之間取得平衡,即使從事十分有規律工作的人(例如工廠工人),也能夠體驗心流。如果我們想獲得心流的經驗,便需要在進行任務期間遠離有機會令我們分心或受到干擾的東西,如手提電話。這是因為我們需要全神貫注,才能體驗心流。 此外,如果我們發現手頭上的任務的挑戰水平對自己來說太低的話,就需要增加挑戰,以便在自身能力與任務所需的技能中取得平衡。 相反,如果挑戰對我們來說太困難,我們有機會感到焦慮和壓力。 當我們的能力與任務的挑戰水平不匹配時,我們不太可能會體驗心流。

即使我們在事業上不作出重大的轉變,我們仍然可以享受日常工作和提升幸福感。只要好好記著以上體驗心流的條件,我們除了可以避免工作倦怠,還可以達致更高的工作滿意度。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趟沒有盡頭的旅程——由私人執業十二週年到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

2020年9月28人是我私人執業的十二週年,這標誌著新一頁的里程碑。我和我的助手Lap正籌備在來年實行一項新的計劃,我們將會透過不同的方式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心理學知識和見解。從我們過去一年的網誌和為公眾所舉辦的講座,我們知道大家都欣賞我們為大家提供有趣而有用的心理學知識所作出的努力。

如何在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響下努力地回復正常的生活,由於香港的受感染個案減少,不少人都恢復過去喜歡從事的活動,譬如健身活動和瑜伽課程等等,並開始籌備實體的社交聚會。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例如失業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擾。結果,這些人可能無法恢復以往喜歡的某些活動,他們如何在當前的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們的朋友很少主動找他們聊天或聚會,他們認為自己的朋友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聯繫他們,往往都是打算尋求幫助或支援才會聯絡自己。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對於朋友來說並不重要,像俗語所說的「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朋友沒有把自己放在較優先的位置。在這個重視網絡通訊的時代,人們是否會傾向疏遠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才聯繫別人?抑或是我那些經常被朋友忽視的求助人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