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為什麼靜觀近年如此受歡迎?練習靜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靜觀練習近年在很多國家興起,不論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眾都可能會參加一些靜觀課程,例如靜觀減壓課程(MBSR)或是靜觀認知治療(MBCT)。世界各地的學校也逐漸引入靜觀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業機構亦在企業培訓的計劃中加入靜觀的元素,透過靜觀改善員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們的工作表現。到底靜觀是什麼?為什麼靜觀變得愈來愈受歡迎?

一些傳統會把靜觀解釋為覺察自己的心智游移或走神。在靜觀練習中,我們首先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但是,我們的思緒無可避免地會游移。靜觀是指當我們覺察到自己走神,把注意力帶回我們原來集中在的事物上。

根據靜觀減壓課程的創立人Jon Kabat-Zinn所說,靜觀是指有意識地留心當下此時此刻升起的經歷,不加批判及接納。在練習靜觀時,我們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當下的經驗。例如,在靜觀進食練習時,我們可以細心留意一下食物的味道、外形、氣味、質感和進食時的聲音。

在Daniel Goleman和Richard J. Davidson所寫的Altered Traits一書中,對於靜觀的研究涵蓋了從初學者(參與一百個小時練習以下)到長期練習者(終身平均練習九千個小時)的轉變。研究指出,在為期八星期的靜觀減壓課程中進行了大約三十個小時的練習,杏仁核對壓力的反應性會降低,這樣表示初學者在面對壓力時有關的反應有所減輕。經過兩星期的恆常練習,初學者的專注力增強了之餘,亦減少了走神。

雖然結果尚無最終的定論,但對於更長期(例如超過一千或是達到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恆常的練習能夠增加杏仁核與前額葉皮質的腦內迴圈的連繫性,這樣可能對個人的情緒調節能力有幫助。另一個例子就是與慾望和依賴有關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神經迴路會縮小。事實上,研究開始初步指出靜觀練習能夠幫助減少成癮的問題。

我們可以如何開始學習靜觀?參加正式的靜觀練習訓練課程能夠在導師的帶領和指導下鞏固學習。以八星期的靜觀減壓課程或是靜觀認知治療課程為例,參加者需要每天進行至少四十分鐘的練習,使人們養成每天進行靜觀練習的習慣。

練習靜觀就好像我們為了鍛鍊體魄而做運動一樣,我們需要恆常地進行練習才可以提升我們的福祉。在每天繁忙的日子中要抽時間進行練習並不容易,但研究指出靜觀的好處的確值得我們付出時間去持之以恆地修習。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療的療程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擁有自戀型人格性格特質及衝動控制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經常發脾氣的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動尋求心理治療。經過幾節的會面後,他開始對導致自己脾氣爆發的自動化認知謬誤有初步了解。由於他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問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問題。事實上,這是一條求助者經常問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期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快速地解決。

靜觀對話中的開放性和同理心

作為一間商店的常客,我在購物經驗中經常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售貨員。在這個星期,我到了這間店舖打算購買那件想買一段時間的商品。可是,當我一進店時,其中一位售貨員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銷一件我沒有打算購買的東西。她不斷地告訴我那件商品的好處,以及店舖現時舉行的促銷活動。她一直不停地說話,我過了一段時間才終於有機會告訴她我打算買什麼。然而,她仍然鍥而不捨地向我推銷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並沒有向我推薦我想購買的那件商品。最後,由於我與售貨員之間缺乏聯繫,在沒有足夠的資訊和信心下,我最終什麼也沒有購買。這就是在與他人對話時缺乏靜觀覺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