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為什麼有些人無法忍受獨處?

部分我的求助人無法忍受獨處,他們時刻都需要別人的陪伴。如果他們是自己一個人住,他們需要在晚上下班後一直與家人或朋友保持聯繫。在週末的時候,他們不能參與任何單獨活動,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有人陪伴他們。事實上,這些求助人大多在童年發展時期與父母的關係出現不少問題。他們不是受到父母情感或身體上的虐待,就是被剝奪情感上的支持和與他人建立聯繫的機會。為什麼童年時期的虐待或情感上的剝奪會令我那些求助人難以培養獨處的能力?

根據專門研究客體關係理論和發展心理學而聞名的精神分析學家Donald Winnicott的說法,那些對依戀對象有信心和具有安全感的兒童能夠發展獨處的能力,也是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展現情感成熟的標誌。如果母親或主要照顧者能夠培養孩子對自己的信任,即是當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他或她便會出現,那麼孩子將更有能力在沒有焦慮的情況下探索環境和獨自進行體驗。當孩子逐漸長大,母親或主要照顧者人不必一定需要陪伴在旁。如果他們能夠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安全感,他們就能成為孩子內在世界的其中一部分,讓孩子可以依賴這些內化的依附對象。這樣,在這種安全型依戀模式下長大的成年人,由此他們在情感上已經發展成熟,便能夠獨處並且從事單獨進行的活動。

隨著與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發展安全的依戀模式,孩子亦能逐漸發展與自己內心感受建立聯繫能力。也就是說,這個孩子在成年後能夠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或知道自己渴望得到什麼。他們不會過分只為了達到他人的期望而去順從,亦不太渴望取悅別人。事實上,獨處的能力與個體探索自我和了解自己的感受、需求和衝動的能力相關。作為一個成年人,這是能夠獨自進行單獨活動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

對於那些有輕微獨處困難的人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習培養與內在自我建立聯繫。靜觀練習(如靜坐和身體掃瞄)和藝術創作(如繪畫或陶瓷創作),都有機會讓人培養更多的自我覺察和有助進行自我探索。事實上,夢境也是一個讓人探索或自我發現的門戶。透過探索內心的自我,我們便能更容易接觸到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從而作進一步的整合和反思。這樣,我們便更能享受獨處的時光和發揮所有的潛能。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當我們被困在現時的工作,在未能作出巨大的改變時,如何提升幸福感?

在社交的聚會上,經常都會聽到自己的朋友訴說工作十分無聊,但卻不願意承受辭職帶來的風險。疫情大流行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無疑是增加了人們擔心失去工作的原因之一。結果,即使很多人完全不享受現時的日常工作,仍然會寧願繼續留在現時的崗位,避免作出轉變。任職超級市場的收銀員或是客戶服務中心的接線生每天的工作都十分刻板,他們有機會好好享受工作嗎?當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重複地執行相近的任務時(例如外科醫生每天都要做手術或是音樂家在常規表演中演奏樂器),如何能夠避免工作倦怠?

成為「社交蝴蝶」是積極發展人際網絡的唯一途徑嗎?

很多性格內向的人都會欣賞那些非常擅於交際、有魅力和屬於不同社會群體的人,因為他們看似擁有強大的社會資源。那些人可能在LinkedIn上擁有幾萬個聯繫人,或在Facebook 上擁有幾千個朋友,在網絡上都會不時看到他們與不同人士參與聚會。在社會上,那些人脈廣闊和社交能力強的人常常被高度讚揚,人們都普遍認為他們更成功和更具影響力。事實上,這些人在不同的社交場合都是最受歡迎的人。如果你的性格比較內向或擁有與他們不相同的社交模式,是否意味你的社交能力不足或是不擅於建立人際網絡?你需要學習成為一隻「社交蝴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