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抑鬱症患者在反覆思考時傾向運用抽象思維

在我的臨床實踐中,抑鬱症患者經常反芻有關自我價值感的思想是很常見。譬如,我其中一位求助人患上抑鬱症並飽受睡眠困擾,因為他總是躺在床上反覆思考,無法入睡。每當他閉上眼睛,就開始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種失敗,腦海裡不停出現「我是一文不值」和「我是一個失敗者」等想法。結果,他選擇性地專注於以往生活中的挫折,習慣過度概括自己的思想,倉卒地得出一個籠統的結論——他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失敗者。事實上,我這位求助人在床上反覆思考的過程大多涉及抽象思考,他很努力地思考「為什麼」,試圖找出原因來解釋自己當前正經歷的抑鬱情緒和睡眠障礙。例如,他會不停地問:「為什麼這些事會發生在我的身上?」、「為什麼我不能夠盡快入睡?」及「為什麼我如此失敗?」。

抽象思維是人們在生活中常常運用的思考方式之一,往往都是普遍和全面的。它可能包括解釋不同行為或現象發生的原因、背後的含義或為其賦予意義等。在臨床環境中,當人們經歷抑鬱發作的期間,進行反覆思考時通常都會運用抽象思考。有時候,他們會以抽象的術語來思考,因為他們希望找出重覆出現的負面經驗或產生抑鬱情緒背後的原因。當然,思考一個人的負面經驗或反覆的抑鬱情緒並非完全沒有效用。不過,如果這種抽象的思考模式變成反芻思考時,人們就無法逃出這個漩渦,最終或許會陷入極度抑鬱的狀態。因為它不會引導他們採取實際行動來解決問題或紓緩抑鬱情緒。

與抽象思考的過程相比,具體思考更為實在,並更加專注於解決方案和行動。此外,由於涉及思考事件或經驗的過程和順序,具體思考能夠就當前情況產生更直接的體驗。譬如,當我們進行具體思考時,會傾向於問「這是怎樣發生的?」或是「我該怎樣做?」。對於上述我的那位求助人來說,當他無法入睡時,更具體的思考過程是思考如何為他的睡眠障礙做些什麼。假如他嘗試以這種方式來思考,也許能夠憶起我們曾經討論過放棄試圖入睡的意圖,並開始把他的意識帶回他的呼吸和身體上。這個具體思考過程有助他採取一些有用的行為來幫助入眠。這樣,他就不用持續不斷地思考「為什麼」,更有機會通過專注躺在床上的當下經歷來更快入睡。

當人們以抽象的描述來思考時,或許更傾向於進行反覆思考,因為抽象思維使人不太關注目前情況的具體細節。另外,這種思維方式並沒有就解決問題提供具體可行的線索。實際上,抽象思維有機會導致一個人傾向想得更多,因為他或她只顧專注於特定問題的意義或含義。反覆思考亦可能促使一個人思考更多但不試圖採取實際行動,這樣會令反芻思考無法停止。

對於患上抑鬱症的人而言,學習如何重新進行更具體的思考非常重要。透過這種思考方式,他們將更有機會換個角度來看待事物,避免過早得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的結論。當人們把覺察力帶到特定情況的具體細節,這種做法能夠幫助他們發現當前事件與其他情況之間的差異,以便減少過度概括自己的負面經驗。

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我們需要在抽象思維和具體思維之間培養平衡。如果我們發現自己被困於思考某個問題而未能考慮細節或採取實際行動,可以反思自己的思維是否過於抽象。這樣,我們就不太可能陷入反覆思考的抑鬱漩渦中。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天能》與童年時期創傷的反思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電影《天能》,你可能會知道有關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夠令物體反轉並隨時間向後移動。在電影中,主角的任務是阻止使用演算機來逆轉整個世界,假若演算機的演算法被啟動,相信必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世界亦會被毀滅。事實上,如果可以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演算法,我會想把它用於逆轉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時期創傷經歷。

如何在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響下努力地回復正常的生活,由於香港的受感染個案減少,不少人都恢復過去喜歡從事的活動,譬如健身活動和瑜伽課程等等,並開始籌備實體的社交聚會。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例如失業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擾。結果,這些人可能無法恢復以往喜歡的某些活動,他們如何在當前的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們的朋友很少主動找他們聊天或聚會,他們認為自己的朋友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聯繫他們,往往都是打算尋求幫助或支援才會聯絡自己。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對於朋友來說並不重要,像俗語所說的「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朋友沒有把自己放在較優先的位置。在這個重視網絡通訊的時代,人們是否會傾向疏遠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才聯繫別人?抑或是我那些經常被朋友忽視的求助人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