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心理治療與輔導有什麼分別?

近年,鑑於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尋求心理服務的人愈來愈多。當人們尋求協助時,他們可能會難以區分心理治療和輔導服務。有些人會因此而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應該是尋求輔導員還是臨床心理學家的幫助。事實上,輔導和心理治療並不能以非黑即白來區分,因為兩者的專業能力是有重疊的地方。有時候,心理治療與輔導這兩個術語甚至可以互通使用。

一般,輔導員會為那些日常功能運作正常或沒有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提供輔導服務。輔導服務更多是幫助客戶實現自己的目標或更加有效地發展自我,旨在解決一個人在當前生活中正遇到某些特定的問題或困難。相反,心理治療師(如臨床心理學家)所提供的心理治療服務,是協助求助人治療精神疾病或改善自己在應對問題時的不足之處。心理治療服務通常牽涉更加深入的工作,以協助求助人重新建構或糾正他或她的認知扭曲、處理與過往創傷經歷相關的情緒或改變有問題的行為模式。

事實上,輔導是更加著重情景、具教育性和針對解決特定的問題。而心理治療是相對地更長期和更深入地處理問題的方法。此外,心理治療也可以幫助客戶處理和解決與過去經歷相關的情緒,針對求助人因過往的創傷事件而造成的傷害。它還側重於幫助求助人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問題或性格問題。例如,一個人可能因為自己在選擇職業道路時感到迷失而尋求輔導服務,這樣就是著重情景和針對特定的問題來進行輔導。輔導員能夠幫助當事人探索自己的優勢和興趣,並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作出選擇職涯方向的決定。另一個例子是一個人因為患上抑鬱症而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這個人可能會發現自己在童年時期經歷的創傷所帶來的影響,並深入了解自己的認知扭曲。如果有需要,心理治療師可能會進行進一步的介入,以處理或解決與她過去的創傷相關的情緒。

有時候,輔導員經過適當的培訓和獲取專業資格後,也可以為那些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士提供心理治療。不論你是尋求輔導員還是臨床心理學家的幫助,亦需要仔細檢查提供服務的人士所擁有的專業資格,這是至關重要的。專業資格如擁有臨床心理學博士或碩士學位、或擁有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等專業會員資格的人士能為公眾提供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的心理治療服務。也就是說,他們只會提供具備有效研究實證的心理治療方法,並依從專業的道德操守守則執業,例如保護客戶的私隱和在其專業能力範圍內提供心理治療。尋求心理輔導服務和心理治療的幫助是個人的事情,因此了解自己所接受的服務和為您提供服務的輔導員或心理學家的資格和專業註冊對您來說非常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二)

我於上星期的網誌中講及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戰鬥或逃跑反應),便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重覆經歷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腦的神經系統不斷地提醒他有威脅的警報。到底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導致大腦的警報系統過度敏感,並不斷發出虛假警報呢?

偏見與歧視的一種解藥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偏見和歧視,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種族、性別、政治取向、社會階級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種偏見或歧視。在心理學的角度,偏見或歧視有可能是由於一個人投射了自己無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質到他人身上。那些對別人有偏見或是歧視別人的人,會由於投射了自己的負面特質而對被歧視者作出相應的行為;而遭受偏見或歧視的人有機會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負面特質的行為。例如,一個傳統的中國岳父會把他的媳婦視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婦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認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員次等,變得非常服從和事事遷就家人。

從香港電影《濁水漂流》探討自我慈悲和對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電影《濁水漂流》可能打動了不少人的內心。電影內容講述一群在深水埗無家者被排斥,而他們珍而重之的個人物品被政府帶走的故事。最終,這群無家者提出民事訴訟,只獲得二千元港幣的賠償。電影中其中一位無家者是一名越南難民,他與妻子和兒子失去了聯繫。在社工的幫助下,這位越南難民終於與住在挪威的兒子恢復了聯繫。對於能夠透過網上看到兒子和與他交流,他感到異常驚訝和高興。除此之外,他充滿好奇心,渴望了解兒子生活的一切。然而,當他的兒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時,這位越南難民卻要求他不要這樣做,臉上更流露出尷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為一名曾經入獄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內疚和羞恥所淹沒,在服食最後一劑的海洛因後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