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如果父親或母親擁有自戀型人格,會對子女有什麼影響?

你會感到自卑和持續性地焦慮嗎?你會不停認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關係中嗎?你是一名完美主義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額完成?你會傾向因為信任的問題而與別人疏遠嗎?如果你對於以上其中一些的問題的回答有「是」的話,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兩位自戀型父母的影響。具有自戀型人格的父母有什麼特質?

具有自戀型人格的父母一般對他人都缺乏同理心。同理心是指理解他人的視角、思考和感覺的能力。自戀型的父母不能夠或是不願意以同理心去對待自己的孩子。而他們另一個的特點是他們擁有強烈的控制慾,他或她認為自己可以得到特殊的待遇,期望子女完全服從自己。如果自戀型人格的人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便會對他人表現出敵意。這樣的父母有機會經常憤怒地責備孩子,甚至對他們的身體施以虐待。

自戀型的父母也有機會輕蔑地對待他們的孩子,並且重覆地貶低他們。他或她可能幼兒化孩子,不允許他們成長。除此之外,自戀型的父母亦可能貶低孩子的能力,常常否定他們的情感。有時一個自戀型的家長會自以為是,希望完全地控制自己的子女。他或她可能有需要一直成為被關注的中心。如果他或她覺得孩子威脅到自己被關注的地位時,可能會與孩子作出競爭。

對於那些自戀型父母的孩子來說,他們會傾向發展自我內在批判和貶低自己。這種自我內在批評是自戀型父母的內在聲音。這些孩子除了會過分自我批判外,還會對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和拒絕過於敏感,亦長期感受羞恥和焦慮所帶來的痛苦。他們傾向認為自己不應該受到別人的關注或照顧,亦很少向他人尋求協助,害怕成為別人的負擔。

正因為自戀型的父母經常性地貶低孩子,所以他們的自我形象往往很差。另外,他們通常也較大機會患上抑鬱症、飲食失調、成癮問題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這些孩子會相對地難以與他人建立健康的界限,並且與其自戀型父母相似的人建立不良的關係。有時候,自戀型父母的孩子也可能因為對他人的不信任,導致在社交上孤立自己。他們有時候會成為被欺凌的對象,在被人剝削自己應有的權利時亦無法捍衛。由於自卑和長期的自我批判,自戀型父母的孩子很可能成為完美主義者和很有成就的人。

對於那些父母是自戀型人格的人,他們所受到的影響亦因人而異。基本上,那些子女需要先接受有關自戀型人格的教育,需要學懂區分安全和不安全的關係。在心理治療服務當中,要教導他們與他人建立健康的界限,亦要學會避免與具有類似自戀特質的人建立太親密的關係並加以利用。他們還需要學習自我關懷和多加覺察自己的情緒,並且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他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值得被愛護和欣賞的。

如果您遇到正在面對上述問題的人,也許接受臨床心理學家的心理治療服務對他或她是有幫助的。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無助與希望之間的角力

在最近幾個星期 ,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數字急劇上升。很多人可能認識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檢疫測試結果、接受強制檢疫或家居隔離、甚至已被確診感染的人士。即使沒有這些經歷,面對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也許感到強烈的無助感。例如,我們可能會時常擔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點遇到隱形帶菌者。而對於那些正在接受強制檢疫的人士,他們也難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視。

苦難的兩枝箭

每個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無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傷的心理痛苦。相信沒有人會否定他們曾經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那些無可避免的痛苦時顯得如此平靜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卻在面對痛苦時變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擁抱無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過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診斷患病前也一直恆常地規鍛煉身體。四十多歲的她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穩定的事業,亦沒有太多的工作壓力,患上癌症是的確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療的過程為她帶來不少創傷,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令她變得虛弱,體重亦明顯減輕,身體出現惡化的情況。經過多個月以來的治療,她的情況得以舒緩,可以逐漸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緩後,她覺得新的生活模式變得難以適應。她還認為自己因為患病而變成一個有缺陷的人,經歷無比的沮喪。由於她可能無法回復以往豐富而積極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恥。此外,即使與腫瘤科的醫生會面跟進情況,亦會讓她經歷高水平的焦慮。事實上,患上癌症後的她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她,時光無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過上往日的生活,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靜的心態來接納和適應這個新的「自我」?她要怎樣做才能繼續過著快樂和滿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