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在社交場合越控制越焦慮

隨著因疫情的社交距離限制措施逐步放寬,人們傾向在十二月享受更多的社交聚會和派對,很多我的求助人都對聖誕節和新年期間收到不少聚會邀請而感到焦慮。對於我那些患有社交焦慮症的求助人而言,由於在過去三年沒有參與太多的社交活動,現在很大機會因需要再次參加各式各樣的社交聚會和派對而引發焦慮。部分我的求助人認為他們需要在朋友或熟人面前表現得非常機智和聰明,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他們非常擔心自己在社交場合中受到他人負面的評價。鑑於擔心於聚會或派對上暴露自己的焦慮,他們希望學習有用的實際策略來控制它們。他們傾向相信如果朋友或熟人注意到他們的不安和焦慮就會就此作出批評或恥笑他們,甚至最終會被對方拋棄。然而,當一個人傾向在社交場合中比他人更容易感到焦慮,他或她真的能夠控制自己的焦慮嗎?

儘管社交焦慮的病因仍然存在不少的未知,但研究結果顯示遺傳和環境因素都有機會導致社交焦慮的發展。譬如,一個人的父母被社交孤立,以及他或她經常被鼓勵需要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個人就更有可能患上社交焦慮症。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在基因上比其他人更容易在社交場合中感到焦慮。如果是這樣的話,當這些人在經歷不同的社交場合時,在所難免地會經歷不同程度的焦慮。假如某些社交情況是無可避免的,當他們未能消除他們的焦慮,就會感到非常無助。此外,部分能夠控制社交焦慮的策略可能只是暫時有效,例如嘗試運用放鬆技巧來控制焦慮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這樣很容易受到令人更為焦慮的矛盾所影響。

在社交場合中,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會被喚醒那些與焦慮相關的想法和感受。結果,他們會更加專注自己的內在體驗並覺察自己的焦慮。這種內在意識的提升實際上會降低了他們對外部環境的外在意識,例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或聚會的氣氛。事實上,一個人越是試圖在社交場合控制自己的焦慮,就越傾向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內部而忽略外在環境。這樣,一個人難以在社交場合難以有良好的表現或享受當中的過程。

相反,如果有社交焦慮的人學會對因社交情景所引起與焦慮相關的想法和感受培養不帶批判的接受,他們將更有機會只是覺察這些想法和感受,並非試圖控制或擺脫它們。透過這樣做,這些與焦慮相關的想法和感受對一個人的社交表現的影響將能降到最低。但是,在社交場合中不帶偏見地接受自己所有與焦慮相關的想法和感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學會不帶批判地接受所有相關的想法和感受,我們需要定期進行靜觀練習。如果我們能夠培養對內在體驗的專注,將更有能力以不帶任何判斷的態度來擁抱正在經歷的一切。

如果我們能夠在社交場合中以更開放的態度來接納自己的焦慮,或許發現在聚會或派對上感到有點焦慮不是想像般糟糕。事實上,我們的朋友或熟人也許並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焦慮。透過全然接受自己的內在經驗,我們更有機會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外在環境並進行富有意義的社交活動。就讓我們一起好好享受屬於自己的聖誕和新年聚會吧!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如何能夠與自己的伴侶和朋友建立親密的聯繫?

最近這幾個星期,因應香港的社交距離限制逐步放寬,很多人能夠享受大型的社交聚會,並熱衷於把聚會和派對的照片分享到社交媒體上。然而,對於那些比較內向的人來說,當他們看到這些照片後,會發現自己並不屬於任何大型的群體,開始產生自我懷疑。內向的人比較喜歡在小型的聚會上建立親密關係或享受一對一的交流。事實上,他們的取態並非不正常,而且在小型的群體中建立親密的聯繫是絕對健康的。如果你也是一個內向的人,如何與自己的伴侶和朋友建立親密的聯繫?

你和伴侶在一起時能帶給你安全感嗎?

在我的求助人當中,很多人對與伴侶的親密關係感到不安全,經常擔心自己會被對方背叛或拋棄。由於他們部分人曾經在童年時期受到虐待或忽視,因此他們可能較大機會發展出不安全的依戀風格,例如是矛盾型或迴避型的依附模式。他們能否學習更加安全地依附自己的另一半?我們可以在安全型的親密關係中找到什麼典型的特質?

我是誰? 我的身份是建基於我所認同的外部現象嗎?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專業人士,但是她總是認為自己不如別人。鑑於家庭背景和曾經被父母虐待的經歷,她的內心充滿強烈的羞恥感。對她而言,她很難接受自己的背景和父母,傾向壓抑自己的感受並把整副心思花於事業上。在她的內心深處,她感到無比抑鬱和焦慮。儘管事業有成,但長期被壓抑的情緒讓她感到非常無助。她不明白為什麼明明已經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卻仍然無法感到內心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