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在2022年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作出自我認同

當我們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通常都會根據自己的職業、家庭角色或性別來定義自己。對我而言,我是一名已婚的女臨床心理學家。我們傾向以自己對社會作出貢獻或維持生計的工作來為自己的身份作出定義。這樣,我們很容易會被限制或困於自己所認同的角色當中。例如,一位中年的女性可能會認定自己是一名家庭主婦,應該要時刻保持家裡清潔整齊,並且每天都要為家人烹調各種的美食。除此之外,她可能非常重視孩子學業上的成就,因為她認為這是反映自己作為一位母親是否稱職的表現。事實上,對於那些沒有小孩的中年女性來說,她們也有機會因性別的身份認同而被他人評價,而且這是十分常見的。

一名沒有小孩的事業型中年女子可能會因為受到他人的負面評價而產生各種的負面情緒和想法,而她也有機會認同這些情緒和想法,更因為受到不公平的看待而承受莫大的壓力或感到悲傷。當想及社會的主流觀點或規範時,她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小孩是一種缺陷,以不同的負面情緒和想法來定義自己。結果,她可能認為自己是一個患有抑鬱和有缺陷的人。如果在她所屬的社交圈子中大多都是家庭主婦或已為人母的朋友,她可能會對自我發展負面的概念,並選擇疏遠這些朋友和孤立自己。

我們會傾向透過自己的情緒或想法來定義自己,促使自己以狹窄的角度來看待自我和作出自我認同。譬如,上述那位沒有孩子的中年女士可能會認同自己的負面情緒和想法,以此對自我作出負面的定義,導致她對自我產生負面影響。 結果,她難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或渴望實踐的抱負行事,也無法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當她過分擔心別人對她的看法時,限制了自己在事業上的發展和進步。

其中一個我們需要加倍留意的重點是我們並非由自己的想法或情緒來作出定義,而我們的身份也不局限於社會或文化的規限。例如,一名女性的道路不應該僅限於生兒育女和成為家庭主婦。事實上,一名沒有孩子的事業型女性不一定比留在家中照顧小孩的女性缺乏價值和意義。如果我們渴望擁有表達真實的自我和定義自我的自由,便需要採取新的角度來作出自我認同。

假如我們以自己的職業、家庭角色或性別來定義自己時,很有可能會發現這些身份會改變或缺乏穩定性。要讓自己擁有穩定的身份的唯一方法是扮演觀察者或體驗者的角色來看待自己,也就是說,我們的「自我」就是觀察或體驗當下的那個人。例如,在遠足的時候,我們就是那個體驗和欣賞風景的人。而在進食的時候,我們就是那個正在品嚐食物並與朋友相聚的那個人。從這個意義來說,我們的自我意識實際上是我們的經驗中的「背景」。

透過學會跳出刻板的框架,我們便不會以特定的角色、內在的情緒或固定的思維來為自我作出定義,從而發展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這樣,我們將更有可能按照自身的價值觀來行事,並擁有更多的自由來活出真實的自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無助與希望之間的角力

在最近幾個星期 ,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數字急劇上升。很多人可能認識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檢疫測試結果、接受強制檢疫或家居隔離、甚至已被確診感染的人士。即使沒有這些經歷,面對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也許感到強烈的無助感。例如,我們可能會時常擔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點遇到隱形帶菌者。而對於那些正在接受強制檢疫的人士,他們也難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視。

述情障礙及身心症狀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我不時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沒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長期痛症。透過全面的臨床面談,我發現很多這類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礙。述情障礙是指難以識別和描述個人的情緒,及從自己的身體感覺分辨各種情緒。促成這種性格結構的發展有多種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童年早期的發展環境和創傷等等。

兩種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有關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時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朋友發佈不同類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動、成就或任何關於自己的東西,希望獲得「讚好」或正面的評價。對於一些普通的用戶而言,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有關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沒有問題。當一個用戶透過社交媒體來創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與朋友建立正面的聯繫和從他人身上獲得正向的反饋,有助加強一個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實上,大部分的用戶都明白自己並不是比他人優秀,亦能夠感知現實來看待自己。然而。當一個人在社交媒體上過度發佈與自己相關的資訊,在獲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評價後覺得自己比他人優越,這樣的情況便令人擔憂。在佛教心理學中,這可能與一個人抓住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比他人優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