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我可以治療我的家人或朋友嗎?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經常因為心理健康、人際關係和其他問題(例如工作壓力)向我作出諮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時有人向我作出請求,希望我為他們的伴侶或密友進行正式的心理治療。我通常會禮貌地拒絕他們的請求,並盡力轉介有類似背景的專家為他們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為什麼在提供心理治療時保持適當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麼例外的情況下,心理學家能夠同時與某人建立多重關係?

作為註冊的臨床心理學家,我們需要謹守專業操守。根據大多數心理註冊機構的道德守則,治療師應該避免和服務對象建立多重關係。治療師與服務對象在進行心理治療的期間,可能存在多重關係包括社交或業務關係,而為朋友或家人提供心理治療服務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如果臨床心理學家與服務對象建立了多重關係,他或她需要承擔自己與服務對象之間關係受到影響的風險,治療關係會因為治療師的自身利益受到影響。在心理治療當中,治療師會以求助人的福祉為最優先,他或她不應該利用服務對象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例如當治療師利用心理治療時間談論個人問題,或與另一個求助人談論另一位客人的私事,都可能會違反道德標準。如果治療師要求客戶為他或她工作,例如共同進行一些工作計劃,這也可能是一個問題。

倘若臨床心理學家與服務對象之間存在多重關係,則有可能無法在心理治療中保持客觀性。即使他或她盡最大努力保持客觀性,服務對象也可能無法做出回饋。事實上,當客觀性被損害時,治療效果有可能會大受影響。例如,如果治療師與求助人原本在朋友關係上發生衝突,他也許未能專業地分析求助人所面臨的問題。

在治療師和服務對象的多重關係中,彼此之間的權力差異是令服務對象被剝削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為臨床心理學家具有專業地位和對服務對象的個人了解。除此之外,服務對象處於比較脆弱的狀態,在情感上依賴治療師並希望得到心理上的療癒。在多重關係中,治療師可能有機會可以利用到服務對象的個人資訊來增加自己的個人利益。當權力不平等時,服務對象的個人利益會被剝削。被剝削的服務對象的心理健康和利益可能會受到損害,便對其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實際上,要避免建立多重關係的道德準則並不是非黑即白,有些特殊情況是例外並可以接受的。例如,如果那位臨床心理學家是該地區唯一可以提供某種專門治療的人士,那麼建立多重關係是有可能的。另一個例子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向在相同地區中的另一位臨床心理學家尋求心理治療。在這種情況下,治療師需要確保與求助人處理有關保密性、知情同意和跨越界限的問題。

心理治療對那些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是一趟重要的旅程。大眾需要對如何選擇具有專業資格的臨床心理學家有一定的知識,才能滿足治療的需要及避免與治療師建立多重關係或承受被剝削的風險。公眾應該選擇已在公認的專業機構具有註冊資格的臨床心理學家,才能維護個人利益並獲得優質的心理治療服務。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療的療程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擁有自戀型人格性格特質及衝動控制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經常發脾氣的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動尋求心理治療。經過幾節的會面後,他開始對導致自己脾氣爆發的自動化認知謬誤有初步了解。由於他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問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問題。事實上,這是一條求助者經常問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期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快速地解決。

靜觀對話中的開放性和同理心

作為一間商店的常客,我在購物經驗中經常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售貨員。在這個星期,我到了這間店舖打算購買那件想買一段時間的商品。可是,當我一進店時,其中一位售貨員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銷一件我沒有打算購買的東西。她不斷地告訴我那件商品的好處,以及店舖現時舉行的促銷活動。她一直不停地說話,我過了一段時間才終於有機會告訴她我打算買什麼。然而,她仍然鍥而不捨地向我推銷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並沒有向我推薦我想購買的那件商品。最後,由於我與售貨員之間缺乏聯繫,在沒有足夠的資訊和信心下,我最終什麼也沒有購買。這就是在與他人對話時缺乏靜觀覺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