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只是單純地聊天嗎?

儘管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在香港變得愈來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是心理治療。許多人都會對心理治療有疑問,例如「為什麼我需要付款給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與朋友討論自己的問題又是否達到一樣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療我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嗎?」;「是不是只有瘋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要解答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心理治療不是什麼。

心理治療不單只是聊天或交談。心理治療是具有科學實證,基於心理學理論和技巧的對話過程,協助求助者實現目標。這意味著心理治療是與在社交聚會中和朋友一起探討個人問題完全不同。除此之外,心理治療不只是針對「瘋狂」的人或「弱者」。尋求心理治療服務的人來自不同的背景,有些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問題而感到困擾,例如工作壓力,婚姻或成癮問題;有些人可能感到情緒低落、焦慮或容易衝動;有些人則希望透過心理治療進行自我探索和促進個人成長。事實上,很多接受心理治療的求助者都是高功能人士,他們的教育程度高,並在職業生涯中從事較高職位的工作。

提供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士都必需經過專業的培訓,從而幫助他們的求助者減輕痛苦及情緒困擾、增加對自己的深入了解或促進個人成長。這些專業人士需要在多方面謹守專業操守,當中包括能力、知情同意和保密性等等。心理治療是一項以求助者最大利益為前題的專業服務。過程中,客戶的隱私、知情權和治療需求都會受到保障。

心理治療師各自有其專業的領域和傾向,意思是指出不同的治療師在與求助者進行治療時會有不同的理論觀點。不同專業的傾向有心理分析派、個體心理學、存在主義理論、個人中心理論、認知行為治療、家庭系統理論、綜合或折衷療法等等。事實上,心理治療的成效除了心理治療師的傾向,亦受不同的因素影響。而其中一個因素是與求助者有關,例如問題的嚴重性、治療動機和心理思維等。另一個因素就是求助者處於的環境有沒有其他的支持和幫助。心理治療的成效,最重要建基於治療師與求助者的治療關係。顯而易見,治療師與求助者雙方都與這個重要因素有關。

在決定接受心理治療前,我們需要了解治療師的專業資格和經驗。在香港專業團體(例如香港心理學會和香港臨床心理學家公會)註冊的人士必須遵守​​其專業操守。為了確保自己的利益得以保障,我們需要留意了解治療師的專業資格,註冊的專業團體等等。接受心理治療是一個人的重要旅程。因此,必先要好好地了解什麼是心理治療,並選擇具有專業資格的治療師。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天能》與童年時期創傷的反思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電影《天能》,你可能會知道有關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夠令物體反轉並隨時間向後移動。在電影中,主角的任務是阻止使用演算機來逆轉整個世界,假若演算機的演算法被啟動,相信必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世界亦會被毀滅。事實上,如果可以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演算法,我會想把它用於逆轉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時期創傷經歷。

如何在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響下努力地回復正常的生活,由於香港的受感染個案減少,不少人都恢復過去喜歡從事的活動,譬如健身活動和瑜伽課程等等,並開始籌備實體的社交聚會。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例如失業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擾。結果,這些人可能無法恢復以往喜歡的某些活動,他們如何在當前的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們的朋友很少主動找他們聊天或聚會,他們認為自己的朋友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聯繫他們,往往都是打算尋求幫助或支援才會聯絡自己。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對於朋友來說並不重要,像俗語所說的「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朋友沒有把自己放在較優先的位置。在這個重視網絡通訊的時代,人們是否會傾向疏遠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才聯繫別人?抑或是我那些經常被朋友忽視的求助人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