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是當今社會普遍的價值觀,但仍然有不少人覺得自己被困於工作中,因工作量和人際關係問題而承受巨大的壓力。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任職於一間跨國公司,她告訴我她的工作量重得不可理喻。她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三時,隔天早上七時又再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她一直承受著莫大的壓力,她的直屬上司對她的負擔幾乎沒有同情心,更不斷地向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以達到公司的目標。我的求助人不但要盡力滿足上司要求,還要管理七位團隊成員,當中部分成員工作態度惡劣,時常表現得非常不合作。除了面對使人透不過氣的工作量和無理的工作要求,她還遇上辦公室的政治和貶低女性等職場問題。每當她升職或獲得巨額獎金時,就會被男同事嘲笑她必定是和高級主管睡在一起才得到「優待」。另外,她還經常遭受同事們暗示她不要有生育的打算。她也曾親眼目睹那些有小孩的女同事被邊緣化並且進一步受到欺凌。然而,她覺得自己被困於目前這份工作,因為她需要在經濟上支持她的父母和兄弟姊妹。她希望能夠盡快儲存足夠的金錢提早退休,這樣就能夠不再在這種有毒的工作環境中工作。面對現在的處境,她能夠做些什麼?
分類彙整:Uncategorized
童年創傷會帶來什麼影響?何時該尋求治療?
你會否認識一個在面對紛亂的生活仍能穩定心神和冷靜自如的人?相反,你又會否遇過一個人即使在輕鬆的環境和氣氛下都會顯得困惑和無法專心?假設這兩個人有著相近的教育和經濟背景,什麼因素會使他們二人存在這麼巨大的差異?其中一個潛在的原因,可能是那個能夠安定心神和保持冷靜的人在童年時期與照顧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而那個感到惶惑和容易分神的人則有機會至少有過一種童年逆境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這些經歷導致一個人對照顧者產生不安全的依戀模式。
抑鬱症患者在反覆思考時傾向運用抽象思維
在我的臨床實踐中,抑鬱症患者經常反芻有關自我價值感的思想是很常見。譬如,我其中一位求助人患上抑鬱症並飽受睡眠困擾,因為他總是躺在床上反覆思考,無法入睡。每當他閉上眼睛,就開始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種失敗,腦海裡不停出現「我是一文不值」和「我是一個失敗者」等想法。結果,他選擇性地專注於以往生活中的挫折,習慣過度概括自己的思想,倉卒地得出一個籠統的結論——他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失敗者。事實上,我這位求助人在床上反覆思考的過程大多涉及抽象思考,他很努力地思考「為什麼」,試圖找出原因來解釋自己當前正經歷的抑鬱情緒和睡眠障礙。例如,他會不停地問:「為什麼這些事會發生在我的身上?」、「為什麼我不能夠盡快入睡?」及「為什麼我如此失敗?」。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對被遺棄的恐懼
如果你認識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人,可能會體驗到他們為了避免被重要他人遺棄而作出的發狂行為。譬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非常擔心她的男朋友遺棄她,只要對方沒有接她的電話或不回覆她的訊息就會不知所措。由於獨居的關係,以及在下班回家後感到非常空虛,她經常不斷地向男朋友或其他人打電話和傳短訊。有時候,她在白天受到上司嚴厲的批判後承受莫大的壓力,就會感到極度悲傷和孤獨,需要持續與某人通電話或使用社交應用程式向朋友傳訊息來應對。有一天,當她無法透過電話和短訊聯絡到她的男朋友時,感到異常焦慮,並反覆思考他正與另一位女生約會。她給男朋友打了超過二十通電話,無間斷向他發送一個又一個的短訊。由於她的男朋友已經超過一個小時沒有任何的回覆,她沮喪得無法專心做飯。除了呆坐在那裡等待男朋友聯絡她之外,她什麼事情也沒有做。在一個多小時後,她的男朋友回電詢問她是否有什麼急事,她卻憤怒地責罵對方為什麼不跟她聯繫,更質問他是否和別人約會。她的男朋友感到很失望,回應說他剛才因為正和他的大老闆開緊急會議,所以沒辦法及時聯繫上她。使他驚訝的是,他們明明已經在一起一年多,為什麼只是一個小時她也無法承載自己的擔憂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憂鬱情緒可能與我們一直試圖追求幻想有關
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某種成就。例如, 一位學生會渴望自己日後能夠成為醫生,一位女士希望能夠在三十歲之前結婚生子,一位男士想成為億萬富翁等。儘管有些人意識到追求這些事物或許會妨礙他們建構內心的平靜,但是他們仍會選擇極力爭取獲得解脫或啟發。事實上,有時候僅僅追求解脫或覺悟可能會使人沮喪。一個人越是努力去達到這些特殊的狀態,就越難實現相關的目標。
如何在職場上增強對人際界限被侵犯的覺察並建立健康的界線?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逢星期日的晚上都會感到非常煩躁,但卻不知道箇中原因。從表面來看,他在處理工作方面做得很好,而他的上司亦很滿意他的表現。經過詳細的討論後發現,我的求助人並不知道自己在工作上屢次被他人侵犯界限,並未能在職場上與別人定立適當的界線。例如,他常常被要求參與自己所屬團隊以外的工作計劃和專案。每當同事要求他幫忙做一些不屬於他工作範圍內的事情時,他都會同意在辦公時間以外為他們工作。結果,他不但承擔著超過三個人的工作量,而且沒有獲得任何額外的補償。除此之外,他的性格較為內向,不太願意在下班後參與同事之間的聯誼活動。他的同事們喜歡下班後喝酒閒聊放鬆一下,但實際上他覺得討論八卦令人感到不舒服。在喝酒的時候,同事們也會詢問他的個人生活。然而,他擔心如果他拒絕赴約就會被同事們排斥或孤立,所以從不拒絕出席任何下班後的聚會邀請。每次聚會結束後,他都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回到家後,他總是感到很累,除了呆坐放空之外什麼都做不了。他如何能夠增強覺察力識別職場上被跨越界限的違規行為,以及學習更有效的策略來設定健康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