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面對不確定性,我們更加需要擁抱自己的無知

近日,香港第五波疫情變得十分嚴峻,加劇了很多人的焦慮和恐懼。由於情況暫時仍然未受控,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需要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不少人都害怕受到感染,又擔心有可能被送到隔離營。對於那些面臨失業或公司倒閉風險的人士來說,他們也感到非常憂慮。一眾家長也有機會因孩子需要提前放暑假而苦惱,為子女安排日常活動而承受莫大壓力。面對疫情不斷的擴散,中年人士都非常擔心年邁父母的健康。事實上,第五波疫情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多未知之數,面臨眼前的所有不確定性,我們如何才能保持冷靜地應對這些挑戰?

我們部分的恐懼和焦慮是與自己對事物的誤解相關,也就是說,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能夠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或能夠控制事態的發展。然而,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即認同自己有能力駕馭大自然和其他所有的環境因素。為了能夠保持平靜,我們需要面對一個現實,就是沒有人能夠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是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未來,原因是能夠影響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的因素實在太多了。當然,在某程度上,我們仍然可能透過一些方法或作好準備來控制部分的未來,以尋求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但是,我們亦需要明白即使我們如何努力,也難以避免在生活中面對不確定性。

除了對安全和舒適的渴求,我們對於控制和尋求可預測性的需求與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所產生令人不適的情緒有關。我們會傾向避免經歷焦慮和恐懼,因此在面對這些感覺是會感到不舒服。矛盾的是,面對極端不確定性時,我們越是試圖控制,就會經歷愈多的焦慮和恐懼。原因是在我們意識到自己仍然無法完全獲得完全的控制時,那些永無止境的控制策略讓我們更加恐懼和焦慮。相反,如果我們嘗試放下對完全掌控的慾望,並在合理的水平下做那些我們能做的事情,便能學會如何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焦慮和恐懼。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夠在極端不確定性下接受和擁抱自己的這些情緒,它們可能會逐漸消退。雖然這樣做不一定能保證我們可以有一個圓滿的結果,但是可以減少我們的痛苦,並且讓我們能夠從容不迫地面對眼前的困難和挑戰。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學會平靜地面對自己的恐懼和焦慮?就是我們需要以開放的態度來體驗這些情緒,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在一定程度改變自己的態度,也就是明白自己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感到焦慮和恐懼是自然的。這樣,我們便能以開放的態度和好奇心來觀察和體驗這些情緒,並嘗試在可接受的水平中紮根地擁抱它們。當我們感到紮根和踏實時,便能安定心神。要培養紮根,我們可以透過加深對自我的認識來增強自己的覺察。我們亦可以學習發展自己對身體及其與物質世界之間的聯繫的覺察。例如,當你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可能會感覺到腳部接觸地面的感覺和臀部坐在椅子上的重量來培養紮根。我們亦可以進行不同類型的鍛鍊來學習提升對身體的覺察,譬如是瑜伽和冥想,讓我們觀察自己的身體感覺。當我們感到踏實時,便會減少陷入高漲的情緒。此外,在面對恐懼或焦慮時,我們便能減少作出欠缺理性的反應。事實上,如果我們在面對極端不確定性時擁抱自己的焦慮和恐懼,便能減少經歷痛苦。

毫無疑問,我們在第五波疫情下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我們需要學習培養紮根,這樣才能擁抱內心的恐懼和焦慮。即使我們正在面對各種負面情緒,請您記得您並不孤單,就讓我們同舟共濟,乘風破浪。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抑鬱症患者在反覆思考時傾向運用抽象思維

在我的臨床實踐中,抑鬱症患者經常反芻有關自我價值感的思想是很常見。譬如,我其中一位求助人患上抑鬱症並飽受睡眠困擾,因為他總是躺在床上反覆思考,無法入睡。每當他閉上眼睛,就開始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種失敗,腦海裡不停出現「我是一文不值」和「我是一個失敗者」等想法。結果,他選擇性地專注於以往生活中的挫折,習慣過度概括自己的思想,倉卒地得出一個籠統的結論——他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失敗者。事實上,我這位求助人在床上反覆思考的過程大多涉及抽象思考,他很努力地思考「為什麼」,試圖找出原因來解釋自己當前正經歷的抑鬱情緒和睡眠障礙。例如,他會不停地問:「為什麼這些事會發生在我的身上?」、「為什麼我不能夠盡快入睡?」及「為什麼我如此失敗?」。

我們能夠區分好運與惡運?

祝各位龍年快樂!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你是如何慶祝渡過的?品嚐了很多美味的食物?從親友那裡收到很多利是嗎?在這個重要的節日裡,互相祝賀大家好運和身體健康是我們的傳統。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在不知不覺間地區分了好運和惡運、健康良好和不佳、以及富有和貧窮。當然,這種文化和傳統將我們與家人和朋友連繫起來。這並沒有什麼壞處,而且遵循我們的傳統是很重要的。經過深入的反思,它誘使我們相信這種區分模式是與生俱來很自然的事情。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靜觀有助巴黎奧運兩位香港金牌得主改善對身體的覺察並提升比賽表現

對於江旻憓和張家朗在2024年巴黎奧運取得金牌,香港人都為此感到無比興奮和自豪。儘管面對挑戰和於比賽中落後,他們二人都能夠充分展現永不放棄和堅韌不拔的香港精神,獲得不少的讚賞。很多人認為,兩位在比賽中都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除了擁有最佳的心理狀態外,他們在劍擊比賽中的每一個動作都表現出極高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