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苦難的兩枝箭

每個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無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傷的心理痛苦。相信沒有人會否定他們曾經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那些無可避免的痛苦時顯得如此平靜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卻在面對痛苦時變得如此惶恐不安?

兩支箭的比喻可以用作解釋不同人對於痛苦作出反應的差異。 在這個比喻中,第一枝箭所指的是生活上無可避免的痛苦,好像是我們曾經在社交場合中被拒絕的經歷,又或是老朋友忽視了自己的訊息一段長時間,沒有聯絡。而當我們被拒絕的時候,大腦會作出與承受生理痛楚相類似的反應。比喻中的第二枝箭指的是我們應對無可避免的痛苦的反應。當我們不願意接受痛苦,便會傾向希望減少或改變痛苦。例如,我們可能會更加努力去與那位老朋友聯絡,希望證明他或她沒有把自己拒之門外,也有機會因此而感到焦慮和擔憂。此外,我們也可能會不斷反覆思考這位老朋友忽視自己的所有可能性,例如想想過去有沒有冒犯了對方,抑或曾經有人在他或她面前說自己的不是。事實上,第二枝箭可能會產生更多第二箭頭,令我們陷入惡性循環,不願意接受痛苦之餘,又希望消除或改變痛苦。以上的例子令我們只專注於主觀地認為自己的社交能力不足,同時又因為被老朋友忽視而無能為力,感到沮喪。

當我們面對威脅時,交感神經系統會被啟動。在大腦交感神經系統中的杏仁核會被刺激,而皮質醇(即壓力荷爾蒙)的釋放會持續增加。杏仁核加強活化令我們關注威脅帶來的負面資訊,亦會有機會感到焦慮和擔憂。它同時抑制前額葉皮層的正常功能,扭曲了我們對威脅和逆境的客觀評價。 面對無可避免的痛苦,我們的第二枝箭頭也有可能與交感神經系統有關。當交感神經系統被反覆啟動時,便可能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增加患上各種疾病的風險,例如潰瘍、腸易激綜合症或心血管疾病等。我們亦更有機會患上焦慮和抑鬱症,到底我們怎麼才能減少第二支箭射向自己的機會呢?

在知道該怎樣做之前,我們先要明白副交感神經系統是讓身體能夠保持休息、平靜和回復到穩定基線的系統。當副交感神經系統被啟動時,我們的頭腦會安靜下來,幫助我們客觀地評估威脅和逆境。除此之外,副交感神經系統亦會使交感神經系統平靜下來,有助身體恢復平衡的狀態。當我們在面對無可避免的痛苦時,可以嘗試有意識地覺察正在經歷的一切,而不是企圖抑制或改變它。定期的靜觀練習有助我們培養這個習慣,同時亦能夠幫助我們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這樣,我們在面臨威脅或逆境時,便能減少交感神經系統被啟動。當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變得更平衡,就能減少我們在面對無可避免痛苦時的第二枝箭所帶來的負面後果。

擁抱並接受無可避免的痛苦是需要我們終生去學習的。在痛苦面前,我們都有機會被第二枝箭的射中的經歷。 當我們明白有時候痛苦是難以避免,便需要接受和擁抱它。這樣,我們才能減少自己的第二枝箭所帶來的痛苦。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憂鬱情緒可能與我們一直試圖追求幻想有關

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某種成就。例如, 一位學生會渴望自己日後能夠成為醫生,一位女士希望能夠在三十歲之前結婚生子,一位男士想成為億萬富翁等。儘管有些人意識到追求這些事物或許會妨礙他們建構內心的平靜,但是他們仍會選擇極力爭取獲得解脫或啟發。事實上,有時候僅僅追求解脫或覺悟可能會使人沮喪。一個人越是努力去達到這些特殊的狀態,就越難實現相關的目標。

我們是否按照自己的目標或價值觀來生活?

今天在上班途中我遇上了一位非常特別的的士司機,這位司機之前已經載過我和我的丈夫數次,我們都對他積極和充滿活力的氣息感到驚訝。他告訴我們他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但事實上他看起來就像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擁有強健的體魄。他所租的那輛的士非常整潔,據他所說,他每天凌晨四時就起床,並在上班前徹底地清洗的士。下午下班後,他每天都會跳舞和做瑜珈。每次乘搭他的車時,我都認為有一位具備積極生活態度的天使被派來給我祝福。他那富有感染力的笑聲,總是能夠消除與他聊天的人的負面情緒。如果我是一位研究員,我會想研究為什麼具有這種氣息和性格的人能夠在一份不起眼的職業中保持如此積極的能量?在另一方面,為什麼有時候我在乘車時能夠感受到某些的士司機的低落情緒和缺乏動力,並散發著消極氣息?

我們對獲得最大控制的強迫傾向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前來找我,並告訴我她因為錯過了一個著名會議發表演講的機會而感到極度悲傷。多年以來,她在事業上奮力獲取成就,更特別關注所有國際會議的日程安排。她表示,她不想錯過任何在世界各地舉行的會議,以免失去展示她的工作的機會。每當能夠出席國際會議,她都會費盡心思在不同的社交媒體上撰寫和發布有關的帖文。在數個月前,她在眾多同事當中第一個知道在北歐將會舉辦一場著名的國際會議,於是馬上報名參加並精心為此作好準備。然而,由於一些無法預測的情況。她無法按照計劃參加會議。她因此感到非常沮喪,認為自己輸掉了比賽。當我問她參加了什麼比賽時,她意識到實際上沒有人和她進行競爭。為什麼我的求助人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如此沉迷於這類型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