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當我們被困在現時的工作,在未能作出巨大的改變時,如何提升幸福感?

在社交的聚會上,經常都會聽到自己的朋友訴說工作十分無聊,但卻不願意承受辭職帶來的風險。疫情大流行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無疑是增加了人們擔心失去工作的原因之一。結果,即使很多人完全不享受現時的日常工作,仍然會寧願繼續留在現時的崗位,避免作出轉變。任職超級市場的收銀員或是客戶服務中心的接線生每天的工作都十分刻板,他們有機會好好享受工作嗎?當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重複地執行相近的任務時(例如外科醫生每天都要做手術或是音樂家在常規表演中演奏樂器),如何能夠避免工作倦怠?

與其在職業生涯中作出重大的改變來避免感到無聊和工作倦怠,我們可以嘗試尋找方法令自己更加投入於日常工作中。根據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mihalyi所說,當我們全心全意進行某項活動或是工作時,便能夠體現心流(flow),從而提升生活中的幸福感。當體驗心流時,我們會十分享受當中的經歷,即使可能需要花費不少成本,亦會選擇繼續進行活動。事實上,心流是世界性的,不同性別、國籍、文化背景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都可以體驗心流。

要在日常工作中要體驗心流,我們需要有清晰的目標和即時的反饋。以外科醫生的工作為例,他在手術中協助患者切除腫瘤是一個清晰的目標,以及從觀察患者病情時獲得即使反饋,兩者都是對於能否促成心流的重要因素。經歷心流時,任務的挑戰水平應該要與參與者的能力相對。也就是說,外科醫生進行手術的能力需要與手術所需的技術充分平衡。因此,人會在進行任務時獲得控制感,因為任務似乎毫不費力,參與者會比較放鬆。

當體驗心流時,我們會好像忘記時間在流動。其中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外科醫生進行手術,經歷長達數小時的手術對他來說時光飛逝。參與者全神貫注地完成任務,而他的行為和意識是融合的,所以他在進行任務時不會有意識地不斷思索。具有這些條件下,進行任務時體驗心流是富有獎勵性的。

透過訂立明確的目標、集中注意力和在任務的挑戰水平與能力之間取得平衡,即使從事十分有規律工作的人(例如工廠工人),也能夠體驗心流。如果我們想獲得心流的經驗,便需要在進行任務期間遠離有機會令我們分心或受到干擾的東西,如手提電話。這是因為我們需要全神貫注,才能體驗心流。 此外,如果我們發現手頭上的任務的挑戰水平對自己來說太低的話,就需要增加挑戰,以便在自身能力與任務所需的技能中取得平衡。 相反,如果挑戰對我們來說太困難,我們有機會感到焦慮和壓力。 當我們的能力與任務的挑戰水平不匹配時,我們不太可能會體驗心流。

即使我們在事業上不作出重大的轉變,我們仍然可以享受日常工作和提升幸福感。只要好好記著以上體驗心流的條件,我們除了可以避免工作倦怠,還可以達致更高的工作滿意度。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天能》與童年時期創傷的反思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電影《天能》,你可能會知道有關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夠令物體反轉並隨時間向後移動。在電影中,主角的任務是阻止使用演算機來逆轉整個世界,假若演算機的演算法被啟動,相信必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世界亦會被毀滅。事實上,如果可以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演算法,我會想把它用於逆轉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時期創傷經歷。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身份認同問題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兩個核心特徵是身份認同障礙和經常處於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他們擁有持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識。在心理學上,「自我」或身份是個人在自我反省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概念。事實上,根據美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說法,「自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物質自我、精神自我、純粹自我和社會自我。物質自我是指我們的身體存在於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和主觀感覺,也就是心理層面上的自我;純粹自我是個人在不同時間和背景下對自我的感覺有連貫性;社會自我就是在與其他人的關係中獲得自我形象的認可。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對於整合以上不同層次的自我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未能建立一個穩定和整合的自我。他們無法建立連貫的自我敘事,難以回答「我是誰?」或「我需要什麼?」之類的問題。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是什麼?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在我執業的二十年裡,不少人都問過我相類似以下的問題,包括「心理治療只是閒聊嗎?」或是「心理治療中的聊天與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間的閒聊有什麼不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問及「專業攝影師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兩者都忽視了臨床心理學家和專業攝影師的專業,以及當中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