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為什麼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機?社交媒體成癮與神經系統的關係

最近發行的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討了社交媒體危害使用者的現象,包括對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體成癮問題、以及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無法控制自己每天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你是否經常無法控制地開啟社交媒體?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佈有關自己個人生活的照片或貼文?

社交媒體成癮的特徵是人們無法控制使用社交媒體的衝動,多次嘗試控制和減少使用社交媒體但都未能成功,以及因過度使用而對生活其他重要的領域產生了負面影響。如果一個人沉迷於社交媒體,使用社交媒體會產生令他愉悅的感覺。相反,如果停止使用社交媒體,則會引起令人不安的感覺。當他嘗試放棄使用時,只要有某些刺激(例如手機彈出通知)便會讓他故態復萌,不停繼續使用。

為什麼社交媒體如此容易令人上癮?社交媒體的設計對用戶產生多巴胺誘導的作用,就好似在我們的大腦神經迴路中賭博和吸毒上癮的機制一樣。研究指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個人生活和接受別人的讚好激活了大腦內的獎勵系統,而這種刺激正面地強化了參與分享活動,大量多巴胺伶使用者從發佈貼文或照片中獲得即時的獎勵 —— 愉悅的感覺。誰不想用很少的努力就能得到朋友的更多關注和認可?事實上,有些人甚至花很多精力來創造與享受休閒活動有關的有趣貼文,而分散自己在當下享受該活動的専注力。

研究顯示當我們的分享專注於自己的時候,我們大腦內的獎勵迴路是更加活躍的。由於使用社交媒體主要是分享自己的成就或是炫耀自己的生活,而不斷地自我表露具有更高的多巴胺誘導作用,因此社交媒體是非常容易上令人上癮。誰不喜歡這種不費吹灰之力的自我營銷工具來增強我們的自尊心,並同時滿足我們對積極關注的需求?

就像在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中描述一樣,社交媒體的使用就像是一把雙刃劍。事實上,社交媒體設計師的出發點是希望我們不用受地域的界限來與朋友聯繫。但是,我們需要了解社交媒體的成癮問題,並採取有效的策略來防止自己上癮。例如,你可以選擇關閉社交媒體的所有通知,防止自己對查看訊息的衝動作出即時的反應。如果你發現自己在社交媒體上花費了太多時間,那麼現在就應該遠離電子產品,進行一些社交或戶外活動,給自己空間來好好照顧當下的內在自我。就讓我們參加不同的社交聚會和與大自然的「約會」,利用不同的感官享受一下,而不是單單透過手機去看這個世界。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何在第五波疫情下管理自己職場上的精神健康?

面對第五波疫情的種種不確定性和無法預計的安排,要在工作中調節並不容易。很多我的求助人都面對不同種類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焦慮和抑鬱,這與他們難以適應疫情的急速轉變和所帶來的挑戰有關。對於一些曾經經歷心理健康問題的求助人來說,他們可能會因疫情而導致症狀惡化。由於在這段期間面臨工作壓力的增加,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面臨精神狀態轉差的危機並不罕見。我們如何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和管理自己的精神健康問題?

從電影《孩子轉運站》探討人類的複雜性和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非黑即白思維

《孩子轉運站》是一齣由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韓國電影,是一部關於遺棄和販賣嬰兒的電影,而該電影的的男主角宋康昊亦榮獲今屆康城影展的最佳男主角的殊榮。從傳統的角度來看,產後遺棄嬰兒和販賣嬰兒均被視作不道德和違法的行為。在現今的社會中,人們不時在社交平台分享參與豐富家庭活動的照片和影片,呈現自己與健康的孩子的幸福家庭生活。這些人非常努力創建有關家庭生活的帖子,渴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擁有如此幸福的家庭。當我們認真地進行更深層的思考時,可能會反思到底這些貼文是否真的反映了他們真實的家庭生活和幸福氣氛?

為什麼患上抑鬱症的人無法停止反芻思考?

面對生活上不同的困難、挑戰或危機時,大多數人都會進行反芻式思考,這是非常常見。例如,當面臨突然被解僱、需要與一個經常挑釁別人的人會面或摯親突然離世的時候,我們可能難以控制自己不停地反覆思考相關的事情。事實上,這種思考有助我們制定策略、計劃如何應對挑戰和接受自己的損失,亦是讓我們增強對事情的理解或尋求解決問題方案的一種方式。然而,如果我們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或未能放棄那些無法實現的目標,便有機會因過度反芻思考而無法擺脫糾纏於問題或事件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