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沒原因地感到快樂和平靜

人們常常問我,面對這麼多逆境和不確定性,如何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快樂和平靜?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訴我,她在小學裡教導學生的時候很容易變得煩躁。她班上有一些有特硃教育需要的學生,如患上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不時作出騷擾到他人的行為。一直以來,她對這些學生都很寬容。然而,當她得知即將有一群由政府委派的資深顧問前來觀課後,她開始變得愈來愈容易煩躁。事實上,她對自己抱著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夠好好管理所有學生,並營造到理想的課堂氛圍。結果,她在教學中失去了平靜,尤其是當她無法控制自己的學生的行為時。

我們總是希望事情可以按照我們的意願來發展,這是很正常的。例如,當我們為伴侶策劃的生日派對舉行得十分順利,而且參與的客人都感到非常滿意時,我們會為此感到高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快樂取決於事情是否如我們所願般發生。如果我們只依賴這種快樂,就很難保持平靜和感到快樂。畢竟生活經常充滿意想不到的事情,事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可能性往往比我們預期發生的高。

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意識到,當我們無條件地專注此時此刻並留意當下發生的事情,即使事情不如我們所料,我們也會感到平靜和快樂。我們需要保持開放的態度,了解現在發生的事情。從上述的例子來看,如果我的求助人在課堂上活在當下,即使她的學生作出帶來騷擾的行為,基本上她是可以保持平靜。她甚至可以把學生的這些行為重新定義為一個良好的機會,使她能夠在觀課的人員面前展示自己有能力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這樣,她或許不會對學生的行為感到煩厭或暴躁。當這些困難的情況能夠在不帶批判的情況下出現,幸福感與平靜感就會持續存在。

在重視競爭同追求完美的文化下,我們很容易只執著於爭取理想的情況和結果,因為我們會擔心別人對我們作出的評價。這樣,我們的快樂就取決於我們的性格有多「好看」或討人喜歡,我們的平靜感則取決於事情是否按照我們的想法或理想的方式發展。對我們來說,不時檢查自己內心的快樂和平靜是很有用的,我們可以思考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環境,抑或是取決於簡單地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的開放態度。

面對這個時代的種種不確定性與挑戰,我們需要培養內心無條件的快樂與平靜來應對外在環境。因此,我們需要堅毅地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靜觀。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療的療程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擁有自戀型人格性格特質及衝動控制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經常發脾氣的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動尋求心理治療。經過幾節的會面後,他開始對導致自己脾氣爆發的自動化認知謬誤有初步了解。由於他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問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問題。事實上,這是一條求助者經常問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期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快速地解決。

以中庸之道來尋找「我是誰」

也許很多人在一生中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在我的求助人當中,不論是青少年、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但他們卻不知道答案。我的職業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別人對我外表的評價來定義自己?抑或我腦海裏的思想就是我?

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購物狂,即使已經負債纍纍,仍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衝動。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會去購物,並經常沉迷瀏覽網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裝、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場,都會有所收穫,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事實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顏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會每天查看那些網上商店的最新庫存,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到實體店試身並購買。她的購物狂行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與男友的關係,因為債台高築而無法為籌備婚禮而儲蓄。為什麼她明明意識到自己購物狂的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仍然忍不住繼續瘋狂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