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沒原因地感到快樂和平靜

人們常常問我,面對這麼多逆境和不確定性,如何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快樂和平靜?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訴我,她在小學裡教導學生的時候很容易變得煩躁。她班上有一些有特硃教育需要的學生,如患上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不時作出騷擾到他人的行為。一直以來,她對這些學生都很寬容。然而,當她得知即將有一群由政府委派的資深顧問前來觀課後,她開始變得愈來愈容易煩躁。事實上,她對自己抱著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夠好好管理所有學生,並營造到理想的課堂氛圍。結果,她在教學中失去了平靜,尤其是當她無法控制自己的學生的行為時。

我們總是希望事情可以按照我們的意願來發展,這是很正常的。例如,當我們為伴侶策劃的生日派對舉行得十分順利,而且參與的客人都感到非常滿意時,我們會為此感到高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快樂取決於事情是否如我們所願般發生。如果我們只依賴這種快樂,就很難保持平靜和感到快樂。畢竟生活經常充滿意想不到的事情,事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可能性往往比我們預期發生的高。

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意識到,當我們無條件地專注此時此刻並留意當下發生的事情,即使事情不如我們所料,我們也會感到平靜和快樂。我們需要保持開放的態度,了解現在發生的事情。從上述的例子來看,如果我的求助人在課堂上活在當下,即使她的學生作出帶來騷擾的行為,基本上她是可以保持平靜。她甚至可以把學生的這些行為重新定義為一個良好的機會,使她能夠在觀課的人員面前展示自己有能力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這樣,她或許不會對學生的行為感到煩厭或暴躁。當這些困難的情況能夠在不帶批判的情況下出現,幸福感與平靜感就會持續存在。

在重視競爭同追求完美的文化下,我們很容易只執著於爭取理想的情況和結果,因為我們會擔心別人對我們作出的評價。這樣,我們的快樂就取決於我們的性格有多「好看」或討人喜歡,我們的平靜感則取決於事情是否按照我們的想法或理想的方式發展。對我們來說,不時檢查自己內心的快樂和平靜是很有用的,我們可以思考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環境,抑或是取決於簡單地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的開放態度。

面對這個時代的種種不確定性與挑戰,我們需要培養內心無條件的快樂與平靜來應對外在環境。因此,我們需要堅毅地在日常生活中練習靜觀。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當我們被困在現時的工作,在未能作出巨大的改變時,如何提升幸福感?

在社交的聚會上,經常都會聽到自己的朋友訴說工作十分無聊,但卻不願意承受辭職帶來的風險。疫情大流行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無疑是增加了人們擔心失去工作的原因之一。結果,即使很多人完全不享受現時的日常工作,仍然會寧願繼續留在現時的崗位,避免作出轉變。任職超級市場的收銀員或是客戶服務中心的接線生每天的工作都十分刻板,他們有機會好好享受工作嗎?當每天的工作都是在重複地執行相近的任務時(例如外科醫生每天都要做手術或是音樂家在常規表演中演奏樂器),如何能夠避免工作倦怠?

成為「社交蝴蝶」是積極發展人際網絡的唯一途徑嗎?

很多性格內向的人都會欣賞那些非常擅於交際、有魅力和屬於不同社會群體的人,因為他們看似擁有強大的社會資源。那些人可能在LinkedIn上擁有幾萬個聯繫人,或在Facebook 上擁有幾千個朋友,在網絡上都會不時看到他們與不同人士參與聚會。在社會上,那些人脈廣闊和社交能力強的人常常被高度讚揚,人們都普遍認為他們更成功和更具影響力。事實上,這些人在不同的社交場合都是最受歡迎的人。如果你的性格比較內向或擁有與他們不相同的社交模式,是否意味你的社交能力不足或是不擅於建立人際網絡?你需要學習成為一隻「社交蝴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