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我們迴避面對因改變而感到恐懼的傾向

2024年已經過了接近一半,你是否因為沒有作出自己想要的改變而覺得原地踏步?你會否對於一些與改變相關的危機或不舒服的感覺而感到恐懼?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接獲上司的通知,公司將會於數個月後裁員,她正面臨失業的威脅。然而,她對於尋找新工作一拖再拖,亦缺乏動力規劃自己的未來。 當我問她為什麼遲遲仍不去尋找新的工作時,畢竟這對她來說是一件緊急的事,她告訴我她擔心自己的技能已經過時,並且害怕在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失敗。

當我們預期改變時,可能會對自我產生一些沒有益處的思考。例如,我們可能會想「我會失敗」或「我很難作出改變」。如果我們把自己和這些思想融合,或有機會相信這些想法是真實的,或許已經打擊了我們嘗試作出改變的念頭。事實上,當我們需要作出改變時,覺察到自己那些無益的想法對我們很有幫助,有助於我們將他們僅僅視為想法,而非事實。這樣,我們就可以讓它們不停來來往往,並把自己的注意力重新集中於計劃我們該做些什麼來作出改變。

我們迴避作出改變的傾向亦和我們害怕它會帶來不適的感覺有關,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無可避免地會感到不安。我們需要面對挑戰並作出調整。事實上,面對新的情況和環境是很常見。但是,如果我們迴避面對恐懼,可能只能暫時減輕焦慮。從長遠來看,如果我們不去面對轉變,恐懼就會逐步加劇。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擁抱和接受改變期間經歷的恐懼和不適。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專注必要的行動來作出改變。當我們拓展自己的思維,明白到作出轉變也會帶來正面的結果。我們也有機會體驗到興奮、愉悅感和成就感。

對於我上述的求助人來說,當她面臨改變的需要時,釐清自己的價值觀亦對她帶來幫助。如果她忘記了自己的價值觀,可能會抗拒擁抱不適和恐懼的感覺。在治療的過程中,她告訴我她作為一名律師,在職業生涯中具有幫助別人的價值。對於能夠幫助她的客戶並與他們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她覺得這是豐盛的。結果,她明白到如果自己一直拖延尋找新的工作,將難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當她更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是,她對於採取必要行動的動力增加了,亦更願意面對相關的恐懼,同意自己需要展開行動尋找新的工作。

就如老生常談的話,「如果我們選擇嘗試,可能會獲得成功。但如果我們不去嘗試,就一定會失敗」。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靜觀近年如此受歡迎?練習靜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靜觀練習近年在很多國家興起,不論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眾都可能會參加一些靜觀課程,例如靜觀減壓課程(MBSR)或是靜觀認知治療(MBCT)。世界各地的學校也逐漸引入靜觀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業機構亦在企業培訓的計劃中加入靜觀的元素,透過靜觀改善員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們的工作表現。到底靜觀是什麼?為什麼靜觀變得愈來愈受歡迎?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身份認同問題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兩個核心特徵是身份認同障礙和經常處於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他們擁有持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識。在心理學上,「自我」或身份是個人在自我反省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概念。事實上,根據美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說法,「自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物質自我、精神自我、純粹自我和社會自我。物質自我是指我們的身體存在於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和主觀感覺,也就是心理層面上的自我;純粹自我是個人在不同時間和背景下對自我的感覺有連貫性;社會自我就是在與其他人的關係中獲得自我形象的認可。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對於整合以上不同層次的自我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未能建立一個穩定和整合的自我。他們無法建立連貫的自我敘事,難以回答「我是誰?」或「我需要什麼?」之類的問題。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是什麼?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在我執業的二十年裡,不少人都問過我相類似以下的問題,包括「心理治療只是閒聊嗎?」或是「心理治療中的聊天與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間的閒聊有什麼不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問及「專業攝影師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兩者都忽視了臨床心理學家和專業攝影師的專業,以及當中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