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我們迴避面對因改變而感到恐懼的傾向

2024年已經過了接近一半,你是否因為沒有作出自己想要的改變而覺得原地踏步?你會否對於一些與改變相關的危機或不舒服的感覺而感到恐懼?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接獲上司的通知,公司將會於數個月後裁員,她正面臨失業的威脅。然而,她對於尋找新工作一拖再拖,亦缺乏動力規劃自己的未來。 當我問她為什麼遲遲仍不去尋找新的工作時,畢竟這對她來說是一件緊急的事,她告訴我她擔心自己的技能已經過時,並且害怕在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失敗。

當我們預期改變時,可能會對自我產生一些沒有益處的思考。例如,我們可能會想「我會失敗」或「我很難作出改變」。如果我們把自己和這些思想融合,或有機會相信這些想法是真實的,或許已經打擊了我們嘗試作出改變的念頭。事實上,當我們需要作出改變時,覺察到自己那些無益的想法對我們很有幫助,有助於我們將他們僅僅視為想法,而非事實。這樣,我們就可以讓它們不停來來往往,並把自己的注意力重新集中於計劃我們該做些什麼來作出改變。

我們迴避作出改變的傾向亦和我們害怕它會帶來不適的感覺有關,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無可避免地會感到不安。我們需要面對挑戰並作出調整。事實上,面對新的情況和環境是很常見。但是,如果我們迴避面對恐懼,可能只能暫時減輕焦慮。從長遠來看,如果我們不去面對轉變,恐懼就會逐步加劇。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擁抱和接受改變期間經歷的恐懼和不適。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專注必要的行動來作出改變。當我們拓展自己的思維,明白到作出轉變也會帶來正面的結果。我們也有機會體驗到興奮、愉悅感和成就感。

對於我上述的求助人來說,當她面臨改變的需要時,釐清自己的價值觀亦對她帶來幫助。如果她忘記了自己的價值觀,可能會抗拒擁抱不適和恐懼的感覺。在治療的過程中,她告訴我她作為一名律師,在職業生涯中具有幫助別人的價值。對於能夠幫助她的客戶並與他們建立有意義的關係,她覺得這是豐盛的。結果,她明白到如果自己一直拖延尋找新的工作,將難以按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當她更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是,她對於採取必要行動的動力增加了,亦更願意面對相關的恐懼,同意自己需要展開行動尋找新的工作。

就如老生常談的話,「如果我們選擇嘗試,可能會獲得成功。但如果我們不去嘗試,就一定會失敗」。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兒童時期的人際創傷的心理治療

在我心理治療服務中,比較常見的求助者是經歷人際創傷而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士。很多臨床問題,包括臨床完美主義、依附問題、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機會與求助者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創傷經驗有關。一段健康的母嬰關係能夠促進小孩安全型依附的發展,媽媽能夠敏銳地對嬰兒發出的訊號作出反應,在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從更廣泛的意義理解香港人身份認同的發展

自1997年以來,香港人面對這個城市不同方面的變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對的事情時,都會問我有關身份及其發展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身份呢?如何能夠概念化一個人在生命中的身份發展?當我們把「香港」稱為自己的家鄉時,可能會透過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獨特的敘事來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對這個城市中一些可以預見的變化時,可能擔心會因此而影響正在處於不同生活階段的香港人的身份發展。事實上,對於香港人這種特殊身份的改變仍然充滿很多不確定性。如果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研究身份發展的概念,便有機會意識到任何身份發展都存在許多個人上的差異。

面對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奇異博士》描繪了一位富有而著名的神經外科醫生的「英雄之旅」,這位醫生就是傲慢的奇異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雙手受到創傷,令他無法進行手術。在尋求治療雙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瑪泰姬(Kamar-Taj) 尋求巫師的幫助。經過巫師和古一的培訓,奇異博士的雙手康復了。奇異博士決心踏上保護地球的旅程。根據美國文學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說法,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這是一段尋求真實自我的旅程,我們能夠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偉大的事情,從而獲得內在的滿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