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我們能夠區分好運與惡運?

祝各位龍年快樂!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你是如何慶祝渡過的?品嚐了很多美味的食物?從親友那裡收到很多利是嗎?在這個重要的節日裡,互相祝賀大家好運和身體健康是我們的傳統。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在不知不覺間地區分了好運和惡運、健康良好和不佳、以及富有和貧窮。當然,這種文化和傳統將我們與家人和朋友連繫起來。這並沒有什麼壞處,而且遵循我們的傳統是很重要的。經過深入的反思,它誘使我們相信這種區分模式是與生俱來很自然的事情。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事實上,這種二分法的思維導致我們誤以為好運與惡運之間的界線是可以把它們分開。我們需要明白,這種分隔創造了一個邊界,但它同時亦連結了所分離的東西。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來找我幫助她減輕對患上心臟病的焦慮。她進行了很多身體檢查,所有醫生都告訴她,她的健康狀況良好。這意味著所有的醫療報告都把她的身體狀況區分為健康和不健康。可是,她仍然感到非常焦慮,對偶爾出現心臟不適的情況感到極度擔憂。經過深入的探討後,我與她討論她的健康焦慮問題。我引導她去理解她對獲得正式診斷的強迫觀念,以及不時出現的輕微症狀使她患上慢性焦慮。此外,這種持續的焦慮有時會加劇她心臟出現的輕微症狀。由此可見,我的這位求助人是健康的,不過同時心理上不太健康。

理解事物或概念是可以把它們分隔,但同時又能互相連結,這有助於我們在世界上航行時保持平靜。我們所作的每一個決定都會產生好和壞的結果,所採取的每一個行動也會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譬如,塑膠使用無疑為生活帶來便利,不過會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另一個例子是,在生活中經歷困難和挑戰可以增強我們的韌性,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

有時候,我們亦可能傾向與他人比較,把自己放在較優越或低下的位置。例如,一名主管可能認為自己比他的下屬優越。然而,想深一層,如果沒有受督導者,督導者是不可以成為督導者的。因此,督導者可以與受督導者分開,但實際上又與受督導者連結在一起。這就是我所指分隔創造了一個邊界,不過同時把兩樣東西連接起來。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學習培養一種既分離又連結的思維模式。這樣,我們或許不再過度執著於好運和健康。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避免把自己與那些有明顯心理或精神問題的人區分開來。試問誰沒有問題?祝您龍年平安平靜!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機?社交媒體成癮與神經系統的關係

最近發行的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討了社交媒體危害使用者的現象,包括對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體成癮問題、以及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無法控制自己每天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你是否經常無法控制地開啟社交媒體?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佈有關自己個人生活的照片或貼文?

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很多從事航空業工作的人士,包括飛機師、空中服務員都因疫情而失業。當中有不少人能夠跳出原來的框框,透過積極的態度和創造力開展新的事業。其中一個例子是一名香港的飛機師在失業後考獲巴士駕駛執照,並成功轉行成為巴士司機。他的靈活性啟發了我們無需在固定自我形象的框架內束縛自己。好消息是當任職了幾個月巴士司機後,他又重新獲得飛行員的工作。人類很容易運用左腦來進行標記和分類,以便我們可以更具體地了解自己。但問題是,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對童年缺乏父母的愛與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電影《尚氣》中,其中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氣與父親文武之間的關係。由於尚氣在年幼時喪母,因此父親對他的教養非常嚴厲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對父親的感情也十分複雜。事實上,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尚志甚至為了拯救母親的家鄉,可能需要殺死自己的父親。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足夠培育的人來說,他們在成年後的生活遇到各種的困難是很常見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缺乏一個榜樣而難以與別人保持豐盛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無法與他人交往。實際上,孩子在童年的時期需要透過父母提供不同種類的培育方式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