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孤獨感與情感聯繫

對住居住於大都市的人來說,常見的是他們即使和一群好友舉行聚會,也有機會經歷孤獨感。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訴我,儘管他有兩個孩子和一個很棒的妻子,但卻一直感到孤獨。此外,他亦會定期與朋友和同事參加社交聚會。在另一邊廂,我有一位內向的朋友,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喜歡獨處。週末,他會和幾位親密的好友或太太相聚。在休閒的時候,他喜歡閱讀和畫畫。當我問他會否感到孤獨時,他堅定地回答說「不」。他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並且珍惜他在生命中擁有的一切,如幾個親密的好友和可以獨自進行的嗜好。上述提及的兩個例子可能與我們所預期的不一樣,很多人可能認為社交活動較多的人應該不太會感到孤獨。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經過更深入的探索,我上述的求助人發現自己難以與別人在情感上建立聯繫。在他的生活中,他往往都表現得非常理性、講求邏輯及以結果為導向。每當他的孩子向他講述學校裡發生的事情時,他都傾向運用邏輯為他們分析,並詢問他們的想法。他反映自己很少與孩子有情感上的連結。在社交聚會上,他傾向於了解朋友的邏輯和想法,而非他們的情緒和痛苦。每當家人和朋友向他提及他們不幸的遭遇時,他都難以展現同理心。

在《Missing Each Other: How to Cultivate Meaningful Connections》一書中,作者Edward Brodkin 和Ashley Pallathra強調了人際關係中協調的重要性。以上提到的那位求助人可能缺乏與他的家人和朋友的基本協調。另一方面,我那位內向的朋友與他的密友能夠保持協調的聯繫,使他在生活中感到滿足而不會孤獨。根據Brodkin和Pallathra所言,協調是指我們從身體感覺和情緒方面了解自己和他人。當我們與他人協調時,可以感受到他人的節奏、情感、經歷和情緒。這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繫的基礎。如果我的求助人不知道如何與他人協調,他就有機會覺得缺乏連繫。這樣,他便持續感到孤獨。

對於我上述的求助人,我建議他逐步學習透過身體感覺來了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在與孩子玩耍的過程中了解他們的情緒。由於他在覺察情緒缺乏經驗,因此需要時間從以思考為導向的溝通轉變成以情感為導向的溝通。

無論我們多麼擅於覺察自己的情緒,最重要的是謹記在與親密的人建立關係時培養協調。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療的療程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擁有自戀型人格性格特質及衝動控制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經常發脾氣的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動尋求心理治療。經過幾節的會面後,他開始對導致自己脾氣爆發的自動化認知謬誤有初步了解。由於他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問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問題。事實上,這是一條求助者經常問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期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快速地解決。

以中庸之道來尋找「我是誰」

也許很多人在一生中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在我的求助人當中,不論是青少年、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但他們卻不知道答案。我的職業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別人對我外表的評價來定義自己?抑或我腦海裏的思想就是我?

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購物狂,即使已經負債纍纍,仍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衝動。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會去購物,並經常沉迷瀏覽網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裝、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場,都會有所收穫,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事實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顏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會每天查看那些網上商店的最新庫存,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到實體店試身並購買。她的購物狂行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與男友的關係,因為債台高築而無法為籌備婚禮而儲蓄。為什麼她明明意識到自己購物狂的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仍然忍不住繼續瘋狂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