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如何在第五波疫情下管理自己職場上的精神健康?

面對第五波疫情的種種不確定性和無法預計的安排,要在工作中調節並不容易。很多我的求助人都面對不同種類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焦慮和抑鬱,這與他們難以適應疫情的急速轉變和所帶來的挑戰有關。對於一些曾經經歷心理健康問題的求助人來說,他們可能會因疫情而導致症狀惡化。由於在這段期間面臨工作壓力的增加,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面臨精神狀態轉差的危機並不罕見。我們如何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和管理自己的精神健康問題?

對於那些有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或抑鬱)的人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了解眼前有什麼原因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例如,當一位曾經患上焦慮症的求助人飽受失眠的困擾和無法在工作時集中注意力,便需要反思是什麼原因誘發這些症狀。這可能是與疫情下越來越多的同事受到感染導致人手短缺相關,令他的工作量大增而承受更多工作壓力。工作壓力和龐大的工作量也加劇了這位求助人對照顧孩子的焦慮,他擔心自己在下班後難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小孩日常生活的大小事務。事實上,因工作而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可以是多樣性的,當中可能包括一些小問題,如連續幾天經歷寒冷和惡劣的天氣和面對持續的壓力源,如在沒有具體原因下被部門主管不停地批評。

對那些曾經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來說,反思那些以往影響自己心理健康的誘因也是一個實際的策略。當他們能夠反思過去的觸發因素,便能夠在面對高風險情況下更容易採取預防措施。譬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反映自己的焦慮和抑鬱復發與突如其來的工作量增加和壓力有關。在第五波的疫情中,他可以預視到當工作場所中同事的受感染個案上升時,他的工作量便會增加。因此,他特別注意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之間取得平衡,並嘗試與主管在工作分配上訂立明確的界限。結果,這些預防措施有助他在面對疫情爆發時避免因工作壓力的增加而再次出現焦慮和抑鬱的情況。

面對那些因疫情爆發而難以避免的工作量增加和工作壓力時,我們可以透過養成習慣和建立規律來培養工作中的應變能力,以及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例如,恆常進行運動鍛鍊和練習靜觀的常規可能是其中一個讓我們保持心理健康的好方法。運動鍛鍊與我們大腦中釋放安多酚(endorphins)相關,有助我們平靜下來,減少焦慮和抑鬱情緒。而靜觀也可以平靜下來,譬如我們可以在全然接受和沒有批判的情況下把意識帶回呼吸,減少反覆思考消極的想法。

此外,其他照顧自我的策略對於提升我們在面對工作壓力時的韌性也非常重要。例如,我們可以嘗試盡量減少電腦、手機或平板電話的使用時間、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睡眠衛生和多接觸大自然。事實上,進行藝術創作也是減輕壓力和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有效方法。它亦有機會成為我們表達和釋放與壓力相關的負面情緒的渠道。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與家人和朋友保持社交聯繫,有助我們培養韌性,擁有一個健康的社交支援網絡對我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有時候,面對如此巨大的工作壓力,一個人的心理問題也許無可避免地復發。在這段充滿挑戰的時期,即使經歷復發也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因為有很多因素都有機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復發的可能性。如果您或您的同事正面臨焦慮或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的復發,建議盡快尋求有效和適當的專業協助以增強職場上的韌性。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類有哪些「基本情緒」?為何這些情緒對我們十分重要?

當我們駕駛時,如果對面行車線的司機突然切入並險些撞車,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恐懼。在那短短的幾秒,我們驚恐的情緒令我們作出自動反應,立刻扭動軚盤躲避以免意外發生。這種自動反應是與杏仁核活化有關,甚至在我們有意識地評估眼前的狀況之前已對於威脅作出了反應。這是一個具有原始進化的的重要生存機制。恐懼是一種主要的適應性情緒,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靜觀對話中的開放性和同理心

作為一間商店的常客,我在購物經驗中經常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售貨員。在這個星期,我到了這間店舖打算購買那件想買一段時間的商品。可是,當我一進店時,其中一位售貨員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銷一件我沒有打算購買的東西。她不斷地告訴我那件商品的好處,以及店舖現時舉行的促銷活動。她一直不停地說話,我過了一段時間才終於有機會告訴她我打算買什麼。然而,她仍然鍥而不捨地向我推銷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並沒有向我推薦我想購買的那件商品。最後,由於我與售貨員之間缺乏聯繫,在沒有足夠的資訊和信心下,我最終什麼也沒有購買。這就是在與他人對話時缺乏靜觀覺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