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如何以覺察和那些具備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相處?

如果我們在社交圈子或家庭中遇到一些具備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或許很難避免遭受到他們操控。事實上,他們往往因對自戀的飢渴而透過吹噓和欺凌的策略來控制他人,容易令身邊的人掉進他們的陷阱中。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傾向滿足那位在遊樂會中所認識的朋友的自戀需求,對方不論在社交媒體或是聊天群組都是一名活躍分子,不停地吹噓自己,而她總是不假思索頻繁地給予對方讚好或回應。她的回應和讚揚為對方帶來了積極的鼓勵,強化了對方相應的行為。我的另一位求助人則傾向逃離某個社交群組,因為她不願意再受當中一個擁有自戀特質的朋友所欺負。每當她受到欺凌時,她都會禮貌地作出回應,並且不讓對方知道自己實際上是感到不舒服和生氣。有見及此,她的那位朋友認為她接受在群體中被他欺負和控制。假如我們傾向被困於他人的自戀策略,可能會持續地感到渺小和無助。此外,我們的自我形象也有機會受到影響,甚至無法與群體中的其他成員正常交往。那麼,我們可以如何應對具有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所使用的這些策略?

當我們在社交圈子或家庭中面對具備自戀型人格特徵的人時,需要反思自己為了滿足對方的需求而作出自動化反應的舉動。意思即是,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自動化反應培養覺察,例如不斷地讚美和作出鼓舞人心的行為,或是在被欺負時過度順從和包容對方。透過恆常的靜觀練習,我們將逐漸提升自己應對他們的能力,並不會因此而失去自我或感到不舒服和生氣。面對這類型的人所採取的策略,我們可以多加注意自己作出的即時回應,並嘗試退後一步延遲自動反應。當我們嘗試給予自己一定的空間時,或許能夠找到更適當的方式來回應他們,不一定需要離開社交圈子或即時斷絕來往。

例如,當我的求助人留意到那位朋友在遊樂會聚會上自吹自擂時,她可以選擇忽略他的吹噓,嘗試不給予任何表揚或讚賞來強化他的行為。另一方面,她亦可以在聚會中對他的細心舉動作出正面的評價,如表揚他為場內的所有女士倒水。透過這種方式,她也許能夠促進這位朋友在社交圈子中為他人服務的適應性舉動。這種做法有助他以更正向的方式來與他人交往,避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自戀的慾望而行事。

另一個例子是,當我的求助人在朋友圈中被其他成員欺負時,她沒有溫順地作出回應。相反,她可以對那位朋友說:「我理解你可能會因為我多次沒有出席社交聚會而覺得不被尊重。老實說,我不希望因為我的缺席為你帶來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但是,最近我正處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忙得不可開交。當你這樣取笑我的時候,我感到很不舒服和悲傷,而且這樣對我們的關係沒有任何益處。我希望下次你能夠更直接地告訴我你的感受。」在這個情況下,我的求助人沒有對那位欺凌她的人道歉,亦沒有說出過分順從的話。她以尊重的態度來體諒對方的感受,以及果斷地與他建立適當的界限。當然,一個人能否在團體中說出這樣的話,取決於很多的因素。如果他或她未能如此自信地作出應對,那麼最好就是以忽略的態度來面對,而非過於順從或不停道歉。

在上述的情況中,我們可以透過覺察自己自動反應的傾向來學習停止不斷向那些擁有自戀特質的人道歉或逃避與他們接觸。當我們能夠理解到這類型的人的某種表現實際上與其內在的心理問題有關時,便能夠嘗試學習與他們建立聯繫而不是直接斷絕關係。透過這樣做,我們還有機會進一步幫助他們發展更具適應性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社交圈子中的冷漠可能與發展時期創傷有關

我很多求助人也有著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有些是很成功的專業人士或商人,他們具有足夠的社交技巧及能夠與其他人相處融洽。有些則是傾向迴避與他人接觸,甚至完全斷絕社交聯繫。表面上,有社交焦慮的人會傾向在某些社交圈子中疏離自己,亦非常害怕別人對自己作出負面評價。他們傾向認為別人對他們的社交表現寄予很高的期望。他們在社交聚會後常常感到非常疲倦,及後亦需要一段長時間休養。

電影《靈魂奇遇記》的反思——「自我」真的存在嗎?

相信不少已經看過《靈魂奇遇記》這齣動畫的人都覺得它十分有啟發性及令人感動。故事主角Joe Gardner一直渴望成為爵士樂的表演者,當他在試鏡中被爵士樂傳奇人物Dorothea Williams選中成為表演樂手後,因過度興奮而意外地掉進馬路的深坑。Joe的靈魂最終出現在「投胎先修班」,他在那裡遇到了22號,22號是一個對地球生活完全沒有渴望和沒有生命火花的靈魂。在22號和Joe一起回到地球尋找火花和渴望的旅程中,Joe成功與Dorothea Williams一起進行了演奏。可是,他卻發現原來實現了自己的長期願望後,並沒有什麼特別事情發生及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相反,22號利用Joe的身體經歷了一趟短暫的旅程,超乎想像地享受地球上的所有瞬間和經歷,激發了他對生活的慾望和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火花。

奧運會提醒我們與世上眾生的連繫

相信不少人近日都十分享受觀看奧運會各項的比賽項目,而東京奧運會亦在8月8 日順利閉幕。在閉幕禮上,各國的選手都在台上一起慶祝,提醒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是相互依存的個體。在奧運會的十六天裡,我們都樂於支持代表自己國家或地區的選手。當我們觀看比賽和閱讀比賽舞台背後的感人故事時,透過欣賞人性、愛和希望,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彼此之間增強了連繫。除了慶祝自己國家或地區的獎牌得主獲得成功外,我們也對那些沒有在賽事中取得勝利的參加者表示同情和支持。這些選手即使沒有贏取比賽,但是在過去的五年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來參加今次的奧運會。我們如何能夠繼續培養這種與世界上眾生和現實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