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奧運會提醒我們與世上眾生的連繫

相信不少人近日都十分享受觀看奧運會各項的比賽項目,而東京奧運會亦在8月8 日順利閉幕。在閉幕禮上,各國的選手都在台上一起慶祝,提醒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是相互依存的個體。在奧運會的十六天裡,我們都樂於支持代表自己國家或地區的選手。當我們觀看比賽和閱讀比賽舞台背後的感人故事時,透過欣賞人性、愛和希望,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彼此之間增強了連繫。除了慶祝自己國家或地區的獎牌得主獲得成功外,我們也對那些沒有在賽事中取得勝利的參加者表示同情和支持。這些選手即使沒有贏取比賽,但是在過去的五年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來參加今次的奧運會。我們如何能夠繼續培養這種與世界上眾生和現實之間的聯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習慣為了達到某些成就或滿足工作和家庭的需要而奮鬥,也會經常害怕別人對自己作出負面的評價,以及擔心自己在未來的生活面對各種的不確定性。我們一直都生活於那個自己創造的世界中,當中可能充滿了認知扭曲、擔憂和先入為主的想法。結果,我們很容易會與現實和其他的個體脫節。當我們對他人的批判或負面評價持有扭曲的信念時,可能會傾向孤立自己,把自己與其他人分隔。我們也會與當下的經驗變得疏遠,並可能被困於自己扭曲的信念,作出自動化的反應。例如,如果我們傾向理解朋友「已讀不回」的行為等同於拒絕自己時,這種信念可能會讓我們想與對方疏離。我們可能會決定減少聯絡這位朋友,以免經歷被拒絕的感覺。這樣,我們可能經歷更強烈的孤立感。我們如何能夠防止自己陷入這種與被自己創造的世界有關的惡性循環中,避免孤立自己呢?

以上那條問題的答案是我們需要把專注力帶回當下,避免專注於那些先入為主的心智狀態。當我們專注於此時此刻的經驗時,便能以更開放的態度來感知現實。透過這種覺察,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待現實,並能感覺到與他人和當前環境聯繫在一起。為了能夠達成這一點,我們需要覺察自己的成見和扭曲的信念。例如,當我們因為朋友忽略自己的短信而感到不安時,可以嘗試覺察自己的負面情緒和想法。靜觀覺察容許我們以開放的態度來看待自己正在經歷的事情,包括認知謬誤和各種負面情緒。這樣意味我們會在自己的思想中體驗自己創造的世界,以及與其相關的身體感覺,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它們。

當我們能夠保持和容許當前發生的內心事件時,便能夠後退一步,重新審視自己在腦海中所創造的世界。我們便有機會質疑自己的想法、憂慮或先入為主的偏見是否有證據支持。在上述的例子中,當我們接受自己在被朋友「已讀不回」後所經歷的負面情緒,可能會意識到其他的可能性,並不一定代表拒絕我們。譬如,他或她可能最近忙於工作或在照顧孩子時遇到不少麻煩。因此,我們可以先問自己,當下的我能夠做些什麼?我們可能會先讓朋友獨自處理問題,考慮下星期再向對方傳短訊。我們也可能會嘗試聯繫同一社交圈子內的其他朋友,詢問那位朋友現況。然而,我們有機會發現這位朋友實際上因為一些未知的原因而忽略了自己。這樣,我們便需要對自己目前的經歷富有同情心,透過提供自己最需要的東西來照顧自己。例如,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感覺被拒絕也沒關係,並向其他朋友尋求支持和關心。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無可避免地經歷負面情緒和挑戰。透過專注當下和覺察自己在認知扭曲、擔憂和成見,我們將更有能力培養對他人和環境的連繫。儘管東京奧運會已經順利落幕,我們仍然可以用愛和希望延續人類團結的精神。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天能》與童年時期創傷的反思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電影《天能》,你可能會知道有關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夠令物體反轉並隨時間向後移動。在電影中,主角的任務是阻止使用演算機來逆轉整個世界,假若演算機的演算法被啟動,相信必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世界亦會被毀滅。事實上,如果可以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演算法,我會想把它用於逆轉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時期創傷經歷。

如何在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響下努力地回復正常的生活,由於香港的受感染個案減少,不少人都恢復過去喜歡從事的活動,譬如健身活動和瑜伽課程等等,並開始籌備實體的社交聚會。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例如失業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擾。結果,這些人可能無法恢復以往喜歡的某些活動,他們如何在當前的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是什麼?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在我執業的二十年裡,不少人都問過我相類似以下的問題,包括「心理治療只是閒聊嗎?」或是「心理治療中的聊天與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間的閒聊有什麼不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問及「專業攝影師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兩者都忽視了臨床心理學家和專業攝影師的專業,以及當中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