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在聖誕節期間,如何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

聖誕節是一個普天同慶的節日,大多數人都會渴望參與不同的社交聚會,願意花費更多的支出購物,以及與家人共聚天倫。然而,對於一些患有社交焦慮、抑鬱症或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來說,情況可能並非如此。事實上,很多人可能在生活中缺乏社會或家庭的支持,有些人可能正在處於充滿矛盾衝突的家庭關係中。此外,有些人可能因為被邀請參加不同的聖誕派對而承受莫大的壓力,引起嚴重的社交焦慮。而對於那些因疫情而失業的人士而言,看到他人愉快地購物或雀躍地交換聖誕禮物可能會感到壓力和恐懼,並因此而對自己目前的財務狀況感到羞恥。當抑鬱症的患者看到家人或朋友發怖溫馨的聖誕聚會或嚐美味佳餚的照片時,有機會加劇了他們抑鬱的情緒。那些患有躁鬱症及相關障礙的人士,聖誕節可能誘發他們作出衝動購買和其他衝動性的行為。

無論您在這個聖誕節期間處於哪種的心理狀態,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都是至為重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我們很容易會看到其他人以一種看似非常理想的方式來慶祝聖誕節。有見及此,我們需要學會管理自己對聖誕節的期望。事實上,其他人在社交媒體平台所發怖的內容可能只是生活的其中一個部分,並不能反映他們幸福的全部。因此,我們必須學會不與別人比較,也無需期望自己參加很多「理想」的聖誕節慶祝活動。對於那些正在經歷困難或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來說,接受獨自一人渡過聖誕節也是一種選擇,他們並不一定要在節日期間參加各式各樣的社交和家庭聚會。那些更願意在節日獨處的人,亦需要留意與親友保持聯繫。可以的話,他們不妨選擇一些非常親密的家人或朋友進行一對一的會面,這樣亦有助在聖誕節的期間獲得社交的支持。如果有些人在生活中沒有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統,他們可能需要尋求其他的渠道來獲得一些心理上的支援和幫忙,例如是一些推廣及促進心理健康的熱線。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我們需要在聖誕節的期間加倍留意如何好好照顧自己,譬如是注意自己在社交聚會上的安排和購物的行為。我們要避免為自己過分緊密的行程或作出超支購物。那些有依賴某種物質或酒精習慣的人要注意自己在節日的攝取量,遠離誘惑也是十分重要。在放假的時候,我們不妨嘗試保持日常的生活習慣,像平常一樣的時間起床和睡覺。當然,在某些特別的日子(如聖誕派對)而熬夜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我們仍舊可以保持日常的鍛煉計劃和正常的飲食習慣,將有助我們保持身體健康。另外,如果你有恆常進行靜觀練習,請不要在假期中暫停練習。

聖誕節能夠讓我們在假期中好好享受寶貴當下的時刻,亦是一個表達感恩和細數祝福的日子。毫無疑問,聖誕節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的節日。不管我們現正經歷什麼,仍然可以以自己享受的方式慶祝聖誕節,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祝大家在聖誕假期平安幸福!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二)

我於上星期的網誌中講及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戰鬥或逃跑反應),便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重覆經歷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腦的神經系統不斷地提醒他有威脅的警報。到底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導致大腦的警報系統過度敏感,並不斷發出虛假警報呢?

偏見與歧視的一種解藥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偏見和歧視,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種族、性別、政治取向、社會階級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種偏見或歧視。在心理學的角度,偏見或歧視有可能是由於一個人投射了自己無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質到他人身上。那些對別人有偏見或是歧視別人的人,會由於投射了自己的負面特質而對被歧視者作出相應的行為;而遭受偏見或歧視的人有機會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負面特質的行為。例如,一個傳統的中國岳父會把他的媳婦視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婦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認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員次等,變得非常服從和事事遷就家人。

從香港電影《濁水漂流》探討自我慈悲和對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電影《濁水漂流》可能打動了不少人的內心。電影內容講述一群在深水埗無家者被排斥,而他們珍而重之的個人物品被政府帶走的故事。最終,這群無家者提出民事訴訟,只獲得二千元港幣的賠償。電影中其中一位無家者是一名越南難民,他與妻子和兒子失去了聯繫。在社工的幫助下,這位越南難民終於與住在挪威的兒子恢復了聯繫。對於能夠透過網上看到兒子和與他交流,他感到異常驚訝和高興。除此之外,他充滿好奇心,渴望了解兒子生活的一切。然而,當他的兒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時,這位越南難民卻要求他不要這樣做,臉上更流露出尷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為一名曾經入獄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內疚和羞恥所淹沒,在服食最後一劑的海洛因後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