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什麼是強迫性人格障礙?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V) 指出強迫性人格障礙 (OCPD) 是最常見的人格障礙之一。事實上,我們不時會留意到自己的某些親戚或朋友的極端完美主義、過度控制和認知僵化,而這些特徵可能會導致他們在人際關係中遇到困難或影響生活質素。而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文本修訂)》(DSM-V TR) 所提到,強迫性人格障礙是一種持續的行為及思想模式,患者專注於秩序、完美主義,亦會在精神上和人際關係中不斷作出控制,犧牲了靈活性、開放性和效率。這種模式在人們的成年早期開始發展,並有可能出現在不同的環境中。

強迫性人格障礙的其中一個顯著的特徵是完美主義。部分我的求助人具有強迫性人格障礙的特質,他們持續地專注於細節、規則、秩序和組織。我的一位求助人會花費兩個多小時來琢磨論文中的其中一句句子,因為她全神貫注於尋找最完美的措辭和短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結果,這位患有強迫性人格障礙的求助人因為完美主義的傾向而無法按時完成任務,實際上她已經將提交論文的截止日期延長了四次以上。這亦令她未能花時間於休閒和社交活動上。正因如此,她因無法按時完成論文的期限而患上了抑鬱症和焦慮症。

不少患有強迫性人格障礙都是工作狂,每天花上大量的時間工作,放棄進行休閒和社交活動。有時候,他們可能甚至會忽略自己的健康,完全不會進行體育鍛煉和關注自己的飲食習慣。最終,他們的健康受損之餘,社交生活亦受到限制。我的另一位求助人在過去的十年中,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於工作上,沒有好好管理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他的體重過重,又與親戚和朋友疏遠了。由於最近兩年的工作量增加,而這位求助人不太願意把工作委派給下屬,他被沉重的工作壓力壓得透不過氣,逐漸發展出持續的抑鬱情緒,以及變得越來越少動力。事實上,當他來看我的時候,他還未覺察自己的工作狂傾向和不平衡的生活方式,並且認為自己無緣無故地患上抑鬱症和出現其他身體問題。

強迫性人格障礙的患者的另一個特徵是僵化,他們在道德、倫理或價值觀方面欠缺靈活性。例如,他們可能會拒絕說出「善意的謊言」,儘管知道這可能對對方的心理健康帶來益處。他們的不靈活為工作或社交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帶來負面的影響。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被她的員工抱怨她不近人情,由於這位員工到外地出差數天後需要回港隔離,我的求助人直接回覆對方需要休無薪假來進行隔離。事實上,她沒有考慮到可以安排員工在檢疫酒店中遙距工作,最終令對方作出正式的投訴和因為她的僵化招惹了很多閒言閒語。

患有強迫性人格障礙的人在生活不同的方面都有機會表現出固執和僵化。譬如,他們難以靈活地把家中破舊或毫無價值的物品丟棄,以及傾向對自己和他人的吝嗇。在工作中,他們不願意將任務交托給他人,除非確認他人會完全跟從自己完成任務的方式。

我們可能會在自己的親戚或朋友身上留意到上述的某些特徵,這是很常見的。事實上,並非所有具有這些特徵的人都被診斷出患有強迫性人格障礙。要獲得診斷,一個人的人格功能需要有明顯的缺陷,當中包括身份、自我導向、同理心和親密關係。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有上述某些特徵,則可能需要向臨床心理學家進行專業諮詢,以便進行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親或母親擁有自戀型人格,會對子女有什麼影響?

你會感到自卑和持續性地焦慮嗎?你會不停認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關係中嗎?你是一名完美主義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額完成?你會傾向因為信任的問題而與別人疏遠嗎?如果你對於以上其中一些的問題的回答有「是」的話,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兩位自戀型父母的影響。具有自戀型人格的父母有什麼特質?

覺察與自我有關的成癮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擁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體帳戶,並會不時發怖與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會或重要紀念日有關的帖文。當我們獲得別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評論時,我們會有滿足的感覺。事實上,這些「讚好」和正面的評論會刺激大腦中的獎勵系統並釋放多巴胺,令我們有愉悅感。我們會不斷地檢查手機應用程式彈出紅色圓圈的訊息提示,由於這是獎勵性的經驗,因此我們會更頻繁地發怖帖文,卻忽略了自己實際上是渴望大腦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來尋求興奮的感覺。

13 週年的反思——無止境的蛻變

當我回顧自己成為臨床心理學家二十年的歷程,我發現自己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道路和方式不斷地發展成長。今天是我私人執業的十三週年,回望過去,這趟旅程充滿各種的挑戰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數千位求助人身上學到不少有關人生的種種,他們讓我學會謙卑和靈活性。正正因為他們每個人都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亦逐漸了解到心理治療的確揉合了科學和藝術的元素。我作為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一方面是受專業培訓後以科學實證為基礎來為他人進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基於每個人的獨特性,我需要學習心理治療的藝術,就是以靈活和具創造性的方式來進行。事實上,沒有單一類型的心理治療能夠滿足每個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說,在心理治療中,沒有一種方法能夠適合所有人,因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