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好好先生」在人際關係中被角色強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訴我,他在一段三人友誼中經常被另外兩位朋友孤立。事實上,這個人是一個被公認的「超級好人」,從不會拒絕他人的請求和對朋友非常體貼。隨著時間的過去,這位求助人在他的職業生涯發展得越來越成功。儘管他的日程每天都被填得滿滿的,但他還是不會在朋友邀約時說「不」。然而,他最近開始留意到他的朋友經常聯手取笑他並孤立他。有一次,他其中一位朋友取笑他沒有主動相約他們聚會。聽這位朋友說話的語氣,他似乎責怪我的求助人沒有主動發起任何聚會,亦沒有表現出對其忙碌的日程表示理解。另一次,另外的那位朋友揚言會在將來邀請一位更加成功的人來參加他們的聚會,乘機諷刺我的求助人的能力。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年裡,他們一直堅持以「三人行」的模式相聚。然而,這個相處模式逐漸起了變化,我的求助人的那兩位朋友只會在通訊程式中即時回覆對方的短訊。但是,當我的那位求助人作出回應時,往往都會被他們無視數天。

在與我這位求助人作出深入的探討後,我發現他在這段關係中是年紀最輕的一個,並且一直受到其餘兩位朋友壓迫。當他真的因為工作繁忙而在這個社交圈子變得不太活躍時,他的朋友便開始試圖使用強制的手段來控制他,藉此希望他返回群組中擔任順從的角色。事實上,角色強制在家庭和社交場合中是很常見的。簡單來說,角色強制是指一個人試圖支配或控制關係中的另一方,促使對方繼續服從被定立的角色。以家庭關係為例,傳統的父親會使用強制的手段(如批評兒子為他購買的房子),堅持自己才是能夠作出所有決定的一家之主,企圖控制兒子服從他的從屬角色。

上述的那位求助人如何能夠與他人建立健康的界限來保護自己,免受角色強制的威脅?他需要增強自己對內在體驗的覺察。透過專注自己的內在體驗,他可能觀察到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如「我對這個三人行的聚會毫不感到興奮」、「我因為被另外兩位朋友取笑和孤立我而感到筋疲力盡」。當他能夠專注自己這些內心體驗時,他便能減少花時間在這些群體中。事實上,承認自己對某些朋友的真正內心感受,並與他們劃清界線是非常重要。

當我的求助人開始與他某些朋友設立界限時,需要明確地定義自己的新界線。譬如,如果他那兩位朋友再次在通訊程式中忽視他的短訊,他便不理會他們的聚會邀請。另一個例子是他可以決定自己想與任何社交群組成員分享多少個人想法、意見或信仰。實際上,不同社交群組的界限可能不一樣。此外,很重要的是,每個人也有權選擇自己的時間花在哪裡,以及與誰人渡過。如果我們發現自己與某些朋友相聚時感到不太舒服,或許可以選擇不出席相關的社交聚會。

當一個人開始不容許受支配和控制時,那些傾向使用角色強制策略的人渴望增強自己力量是很常見。最重要的是他或她需要保護自己,在遠離他們的情緒爆發的同時學習設立明確的界限。如果一個人希望與他人保持和諧的關係,適時表達自己新的界線是有益的。有了自信和果斷,一個人可以以尊重和和平的方式與他人劃下適當的界限。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只是單純地聊天嗎?

儘管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在香港變得愈來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是心理治療。許多人都會對心理治療有疑問,例如「為什麼我需要付款給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與朋友討論自己的問題又是否達到一樣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療我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嗎?」;「是不是只有瘋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要解答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心理治療不是什麼。

苦難的兩枝箭

每個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無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傷的心理痛苦。相信沒有人會否定他們曾經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那些無可避免的痛苦時顯得如此平靜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卻在面對痛苦時變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擁抱無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過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診斷患病前也一直恆常地規鍛煉身體。四十多歲的她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穩定的事業,亦沒有太多的工作壓力,患上癌症是的確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療的過程為她帶來不少創傷,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令她變得虛弱,體重亦明顯減輕,身體出現惡化的情況。經過多個月以來的治療,她的情況得以舒緩,可以逐漸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緩後,她覺得新的生活模式變得難以適應。她還認為自己因為患病而變成一個有缺陷的人,經歷無比的沮喪。由於她可能無法回復以往豐富而積極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恥。此外,即使與腫瘤科的醫生會面跟進情況,亦會讓她經歷高水平的焦慮。事實上,患上癌症後的她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她,時光無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過上往日的生活,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靜的心態來接納和適應這個新的「自我」?她要怎樣做才能繼續過著快樂和滿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