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靜觀有助巴黎奧運兩位香港金牌得主改善對身體的覺察並提升比賽表現

對於江旻憓和張家朗在2024年巴黎奧運取得金牌,香港人都為此感到無比興奮和自豪。儘管面對挑戰和於比賽中落後,他們二人都能夠充分展現永不放棄和堅韌不拔的香港精神,獲得不少的讚賞。很多人認為,兩位在比賽中都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除了擁有最佳的心理狀態外,他們在劍擊比賽中的每一個動作都表現出極高的執行力。

研究指出,培養靜觀有助運動員建立最佳心理狀態,並且提升他們的運動表現。此外,靜觀亦被證實可以改善我們對身體的覺察。靜觀是指不帶批判、全然接受和有意識地注意當下的經歷。江旻憓和張家朗都表示,他們都有恆常練習靜觀冥想。恆常練習靜觀有助促進對身體的覺察,這是他們擁有非凡運動表現的因素之一。這種意識是指對我們對身體培養覺察及建立連繫,如果我們有高水平的身體覺察,就可以更流暢地執行不同的動作,並且保持更好的平衡和姿勢。毫無疑問,透過定期進行靜觀練習,比起那些沒有這種習慣的運動員,江旻憓和張家朗都能夠培養出更好的身體覺察。由於劍擊是一項需要高水平身體覺察才能夠專注地執行動作的運動,因此具備這種覺察力和意識是非常重要。

那麼,身體覺察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重要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當對身體有更多的覺察並與身體建立聯繫,我們將更有能力識別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例如是飢餓、口渴、疲勞和情緒困擾等。這是因為我們需要感受我們的身體,才能夠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狀況。事實上,很多曾經經歷童年創傷的人都因為長期被阻隔而無法與自己的身體建立聯繫。結果,他們難以覺察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譬如,我其中一位有童年創傷的求助人在夏天天氣炎熱時總是穿著一件冬季外套。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後,她開始對治療室的溫度有所覺察,亦開始意識到自己感到很熱,於是把外套脫掉。

除了身體感覺外,低水平的身體覺察也會導致一個人難以覺察自己的負面情緒。例如,我的另一位求助人經常出現無無法解釋的胸痛。當她進行過多次的身體檢查都顯示正常結果時,她為這種未知的疼痛感到非常困擾。在接受心理治療後,我們發現她對自己的身體覺察的水平較低。這樣,在面對工作和人際關係所帶來的壓力時,她很少意識到那些與焦慮和憂鬱相關的感覺,導致出現無法解釋的痛症。

江旻憓和張家朗的成功向我們展示了恆常練習靜觀對培養身體覺察的益處。即使我們並非精英運動員,但定期練習靜觀能夠幫助我們增強對身體的覺察和連繫,以及提升幸福感。靜觀練習(如身體掃描、靜觀運動和瑜伽)是一些我們可以添加到日常生活中的練習。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果父親或母親擁有自戀型人格,會對子女有什麼影響?

你會感到自卑和持續性地焦慮嗎?你會不停認為自己被困在有毒的關係中嗎?你是一名完美主義者或事事都希望超額完成?你會傾向因為信任的問題而與別人疏遠嗎?如果你對於以上其中一些的問題的回答有「是」的話,你可能受了一位或是兩位自戀型父母的影響。具有自戀型人格的父母有什麼特質?

覺察與自我有關的成癮陷阱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擁有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的社交媒體帳戶,並會不時發怖與自己的休閒生活、成就、社交聚會或重要紀念日有關的帖文。當我們獲得別人的「讚好」或是正面的評論時,我們會有滿足的感覺。事實上,這些「讚好」和正面的評論會刺激大腦中的獎勵系統並釋放多巴胺,令我們有愉悅感。我們會不斷地檢查手機應用程式彈出紅色圓圈的訊息提示,由於這是獎勵性的經驗,因此我們會更頻繁地發怖帖文,卻忽略了自己實際上是渴望大腦釋放出更多的多巴胺來尋求興奮的感覺。

13 週年的反思——無止境的蛻變

當我回顧自己成為臨床心理學家二十年的歷程,我發現自己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道路和方式不斷地發展成長。今天是我私人執業的十三週年,回望過去,這趟旅程充滿各種的挑戰和祝福。我在遇到的數千位求助人身上學到不少有關人生的種種,他們讓我學會謙卑和靈活性。正正因為他們每個人都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我亦逐漸了解到心理治療的確揉合了科學和藝術的元素。我作為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一方面是受專業培訓後以科學實證為基礎來為他人進行心理治療。另一方面,基於每個人的獨特性,我需要學習心理治療的藝術,就是以靈活和具創造性的方式來進行。事實上,沒有單一類型的心理治療能夠滿足每個求助者的需求。也就是說,在心理治療中,沒有一種方法能夠適合所有人,因為求助者的需要都是多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