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靜觀有助巴黎奧運兩位香港金牌得主改善對身體的覺察並提升比賽表現

對於江旻憓和張家朗在2024年巴黎奧運取得金牌,香港人都為此感到無比興奮和自豪。儘管面對挑戰和於比賽中落後,他們二人都能夠充分展現永不放棄和堅韌不拔的香港精神,獲得不少的讚賞。很多人認為,兩位在比賽中都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除了擁有最佳的心理狀態外,他們在劍擊比賽中的每一個動作都表現出極高的執行力。

研究指出,培養靜觀有助運動員建立最佳心理狀態,並且提升他們的運動表現。此外,靜觀亦被證實可以改善我們對身體的覺察。靜觀是指不帶批判、全然接受和有意識地注意當下的經歷。江旻憓和張家朗都表示,他們都有恆常練習靜觀冥想。恆常練習靜觀有助促進對身體的覺察,這是他們擁有非凡運動表現的因素之一。這種意識是指對我們對身體培養覺察及建立連繫,如果我們有高水平的身體覺察,就可以更流暢地執行不同的動作,並且保持更好的平衡和姿勢。毫無疑問,透過定期進行靜觀練習,比起那些沒有這種習慣的運動員,江旻憓和張家朗都能夠培養出更好的身體覺察。由於劍擊是一項需要高水平身體覺察才能夠專注地執行動作的運動,因此具備這種覺察力和意識是非常重要。

那麼,身體覺察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重要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當對身體有更多的覺察並與身體建立聯繫,我們將更有能力識別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例如是飢餓、口渴、疲勞和情緒困擾等。這是因為我們需要感受我們的身體,才能夠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狀況。事實上,很多曾經經歷童年創傷的人都因為長期被阻隔而無法與自己的身體建立聯繫。結果,他們難以覺察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譬如,我其中一位有童年創傷的求助人在夏天天氣炎熱時總是穿著一件冬季外套。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後,她開始對治療室的溫度有所覺察,亦開始意識到自己感到很熱,於是把外套脫掉。

除了身體感覺外,低水平的身體覺察也會導致一個人難以覺察自己的負面情緒。例如,我的另一位求助人經常出現無無法解釋的胸痛。當她進行過多次的身體檢查都顯示正常結果時,她為這種未知的疼痛感到非常困擾。在接受心理治療後,我們發現她對自己的身體覺察的水平較低。這樣,在面對工作和人際關係所帶來的壓力時,她很少意識到那些與焦慮和憂鬱相關的感覺,導致出現無法解釋的痛症。

江旻憓和張家朗的成功向我們展示了恆常練習靜觀對培養身體覺察的益處。即使我們並非精英運動員,但定期練習靜觀能夠幫助我們增強對身體的覺察和連繫,以及提升幸福感。靜觀練習(如身體掃描、靜觀運動和瑜伽)是一些我們可以添加到日常生活中的練習。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天能》與童年時期創傷的反思

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電影《天能》,你可能會知道有關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夠令物體反轉並隨時間向後移動。在電影中,主角的任務是阻止使用演算機來逆轉整個世界,假若演算機的演算法被啟動,相信必定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世界亦會被毀滅。事實上,如果可以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演算法,我會想把它用於逆轉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時期創傷經歷。

如何在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響下努力地回復正常的生活,由於香港的受感染個案減少,不少人都恢復過去喜歡從事的活動,譬如健身活動和瑜伽課程等等,並開始籌備實體的社交聚會。事實上,有些人可能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例如失業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擾。結果,這些人可能無法恢復以往喜歡的某些活動,他們如何在當前的逆境中培養幸福感?

我們需要與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們的朋友很少主動找他們聊天或聚會,他們認為自己的朋友只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聯繫他們,往往都是打算尋求幫助或支援才會聯絡自己。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對於朋友來說並不重要,像俗語所說的「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朋友沒有把自己放在較優先的位置。在這個重視網絡通訊的時代,人們是否會傾向疏遠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才聯繫別人?抑或是我那些經常被朋友忽視的求助人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