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脆弱性並不是弱點,當我們敞開心扉接受它,就更容易安如磐石

面對失敗或挫折時,身邊親密的人常常告訴我們要變得強大或堅強。例如,一位女士發現丈夫有婚外情後,她的女性朋友都勸她要堅強並與丈夫分居。在另一個例子中,一位男士失去升職的機會時,他的好朋友建議他不要把這件事放下心上,應該要忘記它並變得強大。然而,當這些人面對損失和挑戰期間未能接觸自己的內心感受,常常會感到更加困惑和失落。在他們否認自己受到傷害或無視傷痛時,就難以安定心神並開始「行屍走肉」的生活。對我們很多人來說,敞開心扉面對自己的脆弱性並不容易,因為受到文化的因素所影響,我們往往在情感上顯得保守。除此之外,接觸我們的脆弱性的未知世界對某些人來說是可怕的,因為我們可能想向別人表明我們不在乎失敗或挑戰,它們不會使我們心碎。有時候,如實地面對一些對自己重要的事情,無論是關於愛人、升遷或健康問題,我們都可能覺得十分困難。

要坦然面對我們的脆弱性,我們需要面對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一位患有健康焦慮症的求助人每天堅持為自己測量二十次血壓,從而令他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所掌握。他傾向透過進行這個「儀式」來讓自己安心,藉此迴避面對不確定性。結果,他的健康焦慮症在沒有增加任何確定性的情況下加劇。事實上,他是一個凡事都喜歡自己解決的人,希望自己能夠對任何事情都有足夠的信心,並不允許自己有任何的脆弱。對這位求助人來說,如果外界某些事情超出了他的預期,他的內在世界就會被打亂。如果他在面對自己關心的事情結果時發現一些超出他認知範圍的事物,就很容易感到崩潰。這種缺乏開放性和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導致他在面對自己的健康問題時無法穩定心神。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承認自己的愚昧,並擁抱自己的無知和不確定性,就更有機會變得腳踏實地和更加強大。當我們知道自己的限制時,就更容易放輕鬆和對更多可能性持開放的態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脆弱性?每當我們留意到自己對於某人或某些情況產生迴避傾向和行為時,可以嘗試先停下來進行反思。例如,我們可以問自己:「為什麼我會逃避與這位家庭成員見面?與他或她見面會使我怎麼樣?」另一個例子可能是,當我們感到空虛和迷失時,可以問自己:「在當前的生活中,我正在迴避面對哪些問題?假如這些問題在生活中是無可避免的話,會如何呢?」當我們嘗試專注於自己的內在世界、想法和感受時,也許會意識到自己對於面對自身脆弱性的恐懼。

事實上,面對生活中那些無法避免的失敗和挫折,我們都會感到紛擾,這是人類共同性。透過對自己的脆弱性保持開放的態度,我們學會擁抱它們並坦誠地告訴自己,實際上我們關心和重視所失去的東西。這樣,我們就不會因為覺得自己無所不能而承受巨大的重擔,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變得更加安定心神和自信。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孤獨感與情感聯繫

對住居住於大都市的人來說,常見的是他們即使和一群好友舉行聚會,也有機會經歷孤獨感。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訴我,儘管他有兩個孩子和一個很棒的妻子,但卻一直感到孤獨。此外,他亦會定期與朋友和同事參加社交聚會。在另一邊廂,我有一位內向的朋友,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喜歡獨處。週末,他會和幾位親密的好友或太太相聚。在休閒的時候,他喜歡閱讀和畫畫。當我問他會否感到孤獨時,他堅定地回答說「不」。他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並且珍惜他在生命中擁有的一切,如幾個親密的好友和可以獨自進行的嗜好。上述提及的兩個例子可能與我們所預期的不一樣,很多人可能認為社交活動較多的人應該不太會感到孤獨。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二)

我於上星期的網誌中講及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戰鬥或逃跑反應),便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重覆經歷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腦的神經系統不斷地提醒他有威脅的警報。到底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導致大腦的警報系統過度敏感,並不斷發出虛假警報呢?

偏見與歧視的一種解藥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偏見和歧視,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種族、性別、政治取向、社會階級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種偏見或歧視。在心理學的角度,偏見或歧視有可能是由於一個人投射了自己無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質到他人身上。那些對別人有偏見或是歧視別人的人,會由於投射了自己的負面特質而對被歧視者作出相應的行為;而遭受偏見或歧視的人有機會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負面特質的行為。例如,一個傳統的中國岳父會把他的媳婦視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婦因為接受了這種投射,認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員次等,變得非常服從和事事遷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