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當你感到停滯不前時,學習傾聽你內在小孩的聲音

每逢接近年末的時候,人們會常常反思自己的生活並為來年制定計劃。假如能夠把過去一年總結形容為成果豐碩,相信定必令人覺得滿足。對於那些能夠完成計劃的人來說,今年的表現實際上會為進一步制定來年計劃打下一枝「強心針」。然而,由於存在很多無法預測的因素,很多人可能無法實現自己在一年前所定下的目標。有些人可能還會因此感到被困並非常迷失,甚至認為自己與他人脫節。對這些人而言,制定任何新年計劃並不容易,他們可能會因此而感到無能為力、不配被愛或異常孤獨。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今年年底經歷工作倦怠,事實上他在過去一年非常努力工作,亦按照自己的計劃完成不少任務。但是,鑑於公司重組,他在工作上充滿很多不確定性,來年有機會需要面對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內的龐大工作量。在缺乏資源下,他在下年需要管理的員工人數可能會增加一倍。這樣的情況下,他或許需要面臨巨大的壓力來完成這個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令人沮喪的是,他在過去一年為公司取得的成績並沒有得到任何認可,還因為一些看似受外在經濟環境因素所影響的銷售目標而受到抨擊。結果,他因感到被困而不知道自己在今年年底該做些什麼,更不用說制定新年計劃。他很清楚知道這份工作的重要性,因為這樣才能在經濟上支援兒子獲得優質的教育。但與此同時,他的直覺告訴他,如果繼續這份工作,接下來的一年將會是悲慘的。

與這位求助人的掙扎相若,很多人都有機會覺察自己的邏輯思維與直覺情緒之間存在的內在衝突。如果這種內在矛盾沒有得以解決,這些人可能會繼續不按照自己的感受作出行動。最終,他們難以與內心真正的感受建立聯繫。我們可以把自己的自然內在和以感覺驅使的自我視為內在小孩的部份,而成人部分就是自己採取行動和進行邏輯思維的部分。假如我們的理性思考與內在情緒建立了連結,我們就不會體驗任何內心衝突,並會感到平靜和快樂。相反,如果我們的成人部分和內在小孩部分之間存在衝突,便很容易感到被困和迷失。有時候,有些人更有可能會透過酗酒或購物狂等成癮行為來逃避這種脫節的痛苦。

為了能夠重新連接自己成人和內在小孩的部分,我們需要覺察內心的衝突。通過自我反思、冥想或其他方式,我們可能更有機會意識到自己某些行為可能與直覺情緒和自然自我存在衝突相關。例如,我的求助人可能意識到自己之所以覺得工作毫無意義,是因為那些不合理的工作要求讓他難以滿足自然自我的渴望,未能花更多時間於培養家庭關係上。事實上,他希望自己能夠花多點時間陪伴兒子和見證他成長,以及在他的人生旅途中給予更多的指導。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成人和內在小孩部分之間存在衝突後,需要承認自己可以選擇忽視直覺感覺部分,抑或敞開心扉依據內在小孩的感受來行事。當然,做到這一點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實際上,要重新建立它們彼此之間的聯繫,我們需要學習在面對內在衝突時穩定自己的情緒。

在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後,我們需要在理性思考和滿足內在小孩的需求之間取得平衡。有時候,單單為了滿足內在小孩而作出選擇是不可行的。例如,上述的求助人如果突然辭去目前的工作,他將無法支撐家庭的經濟負擔。在這種情況下,成人和內在小孩部分可能需要作出妥協,藉此尋求更可行的選擇來處理內在衝突。譬如,我的求助人可能需要先繼續從事當前的工作,並以尋找新的工作為新一年的目標。透過作出這個選擇,我的求助人亦能坦然地滿足自己內在小孩的需求。這種做法可以令他更懂得自愛,也更有能力去愛護他重視的人。

趁著今年即將終結,就讓我們更加清醒地反思自己是否被困於當前的環境,是否正與內在小孩失去連結。嘗試與內在小孩部分重新建立聯繫是非常重要,值得我們付出努力。透過這樣做,我們才能更真實地做自己和更加愛護他人。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抑鬱症患者在反覆思考時傾向運用抽象思維

在我的臨床實踐中,抑鬱症患者經常反芻有關自我價值感的思想是很常見。譬如,我其中一位求助人患上抑鬱症並飽受睡眠困擾,因為他總是躺在床上反覆思考,無法入睡。每當他閉上眼睛,就開始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種失敗,腦海裡不停出現「我是一文不值」和「我是一個失敗者」等想法。結果,他選擇性地專注於以往生活中的挫折,習慣過度概括自己的思想,倉卒地得出一個籠統的結論——他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失敗者。事實上,我這位求助人在床上反覆思考的過程大多涉及抽象思考,他很努力地思考「為什麼」,試圖找出原因來解釋自己當前正經歷的抑鬱情緒和睡眠障礙。例如,他會不停地問:「為什麼這些事會發生在我的身上?」、「為什麼我不能夠盡快入睡?」及「為什麼我如此失敗?」。

我們能夠區分好運與惡運?

祝各位龍年快樂!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你是如何慶祝渡過的?品嚐了很多美味的食物?從親友那裡收到很多利是嗎?在這個重要的節日裡,互相祝賀大家好運和身體健康是我們的傳統。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在不知不覺間地區分了好運和惡運、健康良好和不佳、以及富有和貧窮。當然,這種文化和傳統將我們與家人和朋友連繫起來。這並沒有什麼壞處,而且遵循我們的傳統是很重要的。經過深入的反思,它誘使我們相信這種區分模式是與生俱來很自然的事情。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靜觀有助巴黎奧運兩位香港金牌得主改善對身體的覺察並提升比賽表現

對於江旻憓和張家朗在2024年巴黎奧運取得金牌,香港人都為此感到無比興奮和自豪。儘管面對挑戰和於比賽中落後,他們二人都能夠充分展現永不放棄和堅韌不拔的香港精神,獲得不少的讚賞。很多人認為,兩位在比賽中都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除了擁有最佳的心理狀態外,他們在劍擊比賽中的每一個動作都表現出極高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