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我們對獲得最大控制的強迫傾向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前來找我,並告訴我她因為錯過了一個著名會議發表演講的機會而感到極度悲傷。多年以來,她在事業上奮力獲取成就,更特別關注所有國際會議的日程安排。她表示,她不想錯過任何在世界各地舉行的會議,以免失去展示她的工作的機會。每當能夠出席國際會議,她都會費盡心思在不同的社交媒體上撰寫和發布有關的帖文。在數個月前,她在眾多同事當中第一個知道在北歐將會舉辦一場著名的國際會議,於是馬上報名參加並精心為此作好準備。然而,由於一些無法預測的情況。她無法按照計劃參加會議。她因此感到非常沮喪,認為自己輸掉了比賽。當我問她參加了什麼比賽時,她意識到實際上沒有人和她進行競爭。為什麼我的求助人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如此沉迷於這類型的活動?

從表面來看,追求成就是沒有壞處的。但是,上述提到的求助人似乎沉迷於獲得這些滿足和成就。結果,她出現強迫傾向,花費很多時間關注所有會議日程,以及尋求在這些會議上演講的機會,她認為這有助於獲得最大的控制權。她亦覺得如果自己能夠成為所有著名會議中的演講代表,就等於勝出了比賽。另一邊廂,如果她意識到自己這種沉迷促使她感到沮喪,試圖極力壓抑這些行為,她又有機會因為沒有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感到空虛或悲傷。

事實上,找到中間的立場很重要。對我這位求助人來說,當她意識到自己最近將會錯過一次在著名會議上演講的機會時,可以識別自己腦海內的想法和感受。她可能會感到沮喪,以及相信自己「這次輸掉了比賽」。當治療的過程反映到事實上沒有人與她競爭後,她可以承認這些情緒和想法只是對「希望發生另一種結果」而產生。也就是說,她希望獲得能夠參與這個會議的成果。這是一種我們對自己慾望所培養的靜觀覺察,覺察到自己當下的情緒和念頭。

我們需要明白擁有慾望並無對錯之分。然而,如果我們過於沉迷並試圖以對滿足慾望獲得最大控制權,就有機會感到痛苦和沮喪。對我的求助人來說,她需要學習擁抱生活中的不確定性,明白自己無法對一切事情進行最大程度的控制。考慮到這一點,每當她因為無法滿足自己的慾望而感到沮喪時,就可以嘗試先注意它,然後讓它自行消失。對她而言,專注於事業和生活的不同方面更為有益,例如是持續進修和培養興趣。 這樣,她在滿足自己的慾望方面就會變得更加靈活,而非只沉迷於獲得絕對的控制權。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類有哪些「基本情緒」?為何這些情緒對我們十分重要?

當我們駕駛時,如果對面行車線的司機突然切入並險些撞車,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恐懼。在那短短的幾秒,我們驚恐的情緒令我們作出自動反應,立刻扭動軚盤躲避以免意外發生。這種自動反應是與杏仁核活化有關,甚至在我們有意識地評估眼前的狀況之前已對於威脅作出了反應。這是一個具有原始進化的的重要生存機制。恐懼是一種主要的適應性情緒,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靜觀對話中的開放性和同理心

作為一間商店的常客,我在購物經驗中經常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售貨員。在這個星期,我到了這間店舖打算購買那件想買一段時間的商品。可是,當我一進店時,其中一位售貨員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銷一件我沒有打算購買的東西。她不斷地告訴我那件商品的好處,以及店舖現時舉行的促銷活動。她一直不停地說話,我過了一段時間才終於有機會告訴她我打算買什麼。然而,她仍然鍥而不捨地向我推銷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並沒有向我推薦我想購買的那件商品。最後,由於我與售貨員之間缺乏聯繫,在沒有足夠的資訊和信心下,我最終什麼也沒有購買。這就是在與他人對話時缺乏靜觀覺察的典型例子之一。